澳大有對笛子兄弟,有著共同抱負……

小時候因好奇心拿起笛子後,哥哥林龍彬和弟弟林龍平從此再沒離開過中國傳統樂器的世界。去年,這對笛子兄弟先後考入澳門大學文學碩士學位(中國歷史文化)課程,悠揚笛韻也隨著二人一起來到澳大。

先來欣賞他們美妙的笛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邊「切磋」一邊練習🎶

「從10歲開始,我們開始學笛子和二胡,因為它們是中國吹管類樂器和絲竹類樂器的一種,漸漸的其它中國樂器也就學會了。」林龍彬說。

林龍平(左)和林龍彬

兄弟倆是澳門人,弟弟比哥哥小兩歲,晚半年進入澳大,「在整個成長階段,我們興趣相投,一起做著同一樣事,例如讀同一間中學,現在更讀同一間大學同一專業。」龍平笑著說。

兄弟倆一起學習中國樂器,一起練琴,但雙方喜歡的曲風卻又天壤之別。哥哥比較喜歡南方派、清新自然典雅的音樂類型,演奏的時候講究柔情、感情的細膩,而弟弟喜歡北方派、粗獷豪邁的音樂,追求的是張力和爆發力。二人間中也會就不同喜好而產生火花,當合奏時,正是這種對音樂審美的不同,使得兄弟倆的琴技在互相監督下得到提升。「小時候經常會一起表演二重奏,我們在練習的時候就會互相監督,儘量的去配合對方,比如哥哥會在吹得較弱的地方多加一些北方風格的處理,我則會在過分張揚的部分收斂一下。」兄弟倆的二重奏就像搖晃的天平,在相互討論與磨合下找到音樂最和諧的狀態。

音樂之於我

🎶

在成長路上,兩兄弟經常並肩相扶而行。

兩兄弟先天有視覺障礙,但這也絲毫不減他們對音樂的熱情,「只要多練習,把每一首曲的譜子背下來就沒問題了。」而音樂對他倆來說,就是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在浮躁的社會裏面讓他們一直繼續堅持初心。

「音樂是一種與心靈對話的媒介或者方式。」龍平認為能與他心靈共鳴的樂器是簫,許多人認為簫比較悲涼,會讓人越吹越傷感,但這正是他所需要的。「人的心情就像拋物線,只有簫的音樂可以直接帶你到這種淒涼悲傷的拋物線的最底下。每次吹奏完音樂就變得格外的高興,又回到最初的狀態,然後努力的去過好每一天的生活。所以音樂是心靈的一種調和劑。」

深造中國歷史文化的動機

🎶

林龍彬認為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的精華凝聚,「中國古代音樂本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要學習好中國古代樂器,需要搞清楚它們之間內在的聯繫,不得不更深入更系統去研究中國傳統文化,這也是我們來澳大深造中國歷史文化的動機。」

林龍彬和林龍平兩兄弟結伴舉行講座

林龍彬舉了一個例子說明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性,他說:「中國的禮樂制度是對社會階級的維護與協調,就像如今的公司上下層關係一樣,從上層樂師傳下的指令,下層樂師要學會去配合演奏。比如《春江花月夜》的曲子,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體現了儒家、道家以及佛教的思想。」龍彬進一步解釋,「在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要發揮自己想像力。同時把自己原來學的這些哲學融入到曲子的意涵中,自然會恍然大悟,哦,原來它所表現的就是這一種境界。」

兄弟倆現今致力於以音樂的方式研究、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過去幾年,我和哥哥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澳門大學等舉辦過專場的講座,分享如何用音樂去展現中國人文傳統,引起聽眾很大的迴響。」龍平說:「未來,我們希望在音樂和中國歷史文化方面繼續努力鑽研,讓更多人認識和肯定中華傳統音樂和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