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家國情懷 傳承紅色家風:彭伊娜於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講「甘心赴國憂」、闡釋彭家兩代愛國情

弘揚家國情懷 傳承紅色家風:彭伊娜於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講「甘心赴國憂」、闡釋彭家兩代愛國情

活動合影

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弘揚家國情懷與革命先烈精神,2025年10月31日上午,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在澳門大學崇文樓成功舉辦了題為「甘心赴國憂——彭湃烈士、彭士祿院士父子兩代人的愛國情」的主題講座。本次講座邀請了中國共產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湃烈士的孫女彭伊娜女士擔任主講,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張彥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張彥教授代表主辦單位向彭伊娜女士及所有嘉賓致以熱烈歡迎,並向在場師生隆重介紹了主講人及出席嘉賓。現場嘉賓包括前《深圳法制報》副總編顧志傑先生,澳門愛國教育總會主席李菲女士,及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兼任教授魏楚雄、副主任鄭寧人博士、特級行政主任關小燕小姐、行政人員唐可琪等。是次講座吸引了澳門大學師生代表、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及社會各界人士數十人參與。

彭伊娜女士從家族史視角,回顧彭湃及其後代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中的奮鬥歷程,探討一脈相承的家風如何在時代變遷中轉化為服務國家建設的內在動力。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她以聲情並茂的講述,引領聽眾走進歷史現場,系統梳理了彭湃從富家子弟到革命先驅的轉變:面對積貧積弱的國情與民眾苦難,他東渡日本求學救國;歸國後放棄家產、深入鄉村,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領導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直至犧牲仍堅守信念。講座亦提及彭家在大革命中犧牲的六位黨員與烈士,彰顯這個革命家族的奉獻精神。

彭家家風在後代身上得到充分傳承。彭湃之子彭士祿院士克服童年艱辛,帶病堅持科研,成為中國核潛艇與核動力事業的奠基人;其孫女彭伊娜在孩子八個月大時赴澳,為澳門順利回歸貢獻力量。彭家始終秉持「不圖名利、為國奉獻」的家國情懷。彭伊娜表示:「傳承是最好的紀念」,並呼籲當代青年繼承先烈精神,勇擔時代重任。

講座在師生熱烈交流中圓滿結束。與會師生紛紛表示,這種以家族史為脈絡的敘述方式,讓愛國主義教育更加鮮活深刻,使他們對「愛國愛澳」精神與「家國情懷」有了更立體的認知。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未來將持續探索更多元化的教育形式,讓歷史照進現實,引導青年一代在感悟先輩精神中堅定理想信念,自覺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