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成功舉辦粵港澳中學生“廣府文化”學習體驗班,共促文化傳承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成功舉辦了第七期和第八期粵港澳中學生“廣府文化”學習體驗班。活動由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辦,暨南大學分別和澳門粵華中學、嘉諾撒聖心中學合辦。活動由澳門大學中國歷文化中心中心副主任鄭寧人帶隊,旨在深化澳門學生對廣府文化的理解與傳承,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共同踏上一段探尋嶺南文化精髓的旅程。

第七期活動於2024年7月14日至16日進行,在7月14日,澳門粵華中學的33位師生與暨南大學的8位志願者們齊聚暨南大學,前往被譽爲“嶺南建築藝術明珠”的陳家祠參觀學習,陳家祠又稱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隨後師生們來到西漢南越王宮博物館參觀,王宮展區以南越國宮署遺址為核心,疊壓了自秦漢至民國共13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層。晚上,團隊乘船觀賞廣州珠江沿岸夜景,珠江兩岸燈火輝煌,學員們不僅感受到了廣府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還從古代廣州城傳統中軸線行至進近代城市傳統中軸線、跨越進廣州城市新中軸線,親身體驗了嶺南文化聚集的老城迸發的新活力。

7月15日上午前往紅線女藝術中心參觀學習,同學們學習粵劇有關知識,了解紅線女老師的生平,學員們深刻瞭解到了這位紅派藝術創始人波瀾起伏卻仍然不忘追求粵劇藝術的一生。粵劇又稱廣府大戲,是廣東最大的戲曲劇種,是最能體現廣府文化特色的文藝品種之一,素有"南國紅豆"之美譽,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隨後,師生們學唱了粵劇名曲《昭君出塞》;緊接著,學習了粵劇的知識及表演行當,體驗了粵劇演員如何運用水袖進行表演、如何舞槍弄劍進行藝術表達。下午前往廣繡大廈參觀學習,廣繡是廣東省傳統的刺繡工藝,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學員們學習到了廣繡工藝自成一家的針法技術,在廣繡技師的指導下學員們還親自動手體驗了一番刺繡。

7月16日上午,廣東工業大學教授孫恩樂在暨南大學開展專題講座《嶺南工藝美術》,孫恩樂對灰塑、廣繡等嶺南傳統工藝美術進行了詳細專業的講解,同學們親手體驗了灰塑的製作過程。中午舉行了結業儀式,暨南大學港澳臺僑事務處副主任郭寧、暨南大學港澳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澳門研究院院長葉農、澳門粵華中學老師莫日從、王森、黃駿雄出席。暨南大學港澳臺僑事務處副主任郭寧為研修班的同學們頒發結業證書。隨後,粵華中學的同學們進行才藝表演、聯絡感情。下午於粵劇藝術博物館實地考察學習,隨後,澳門粵華中學師生們返回澳門。第七期粵港澳中學生“廣府文化”學習體驗班圓滿結束。

第八期活動延續前屆,由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辦,暨南大學港澳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以及澳門嘉諾撒聖心學校聯合舉辦。活動於7月20日至7月22日在廣州舉辦。7月20日,嘉諾撒聖心學校師生一行34人,在校長蘇映璇修女以及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副主任鄭寧人的率領之下,從澳門來到廣州。師生們首先參觀了廣東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廣州省博物館,見證了“五嶺鍾其秀,河海毓其英”,也見證了一代代廣東人譜寫的煌煌史詩。

7月21日,師生們來到廣州紅線女藝術館。首先參觀了紅線女藝術圖片展,然後聆聽了紅線女藝術講座,並在指導下學唱紅線女成名作--《昭君出塞》。最後體驗了戲服與做打動作。在這一過程中,同學們不僅了解了粵劇的歷史以及紅線女老師對藝術的執著和對祖國的熱愛,也在唱腔學習與動作學習的過程中,近距離感受了粵劇的魅力。下午,師生們共同參觀了石室聖心大教堂,感受了羊城廣州兼容並蓄、開放包容的城市性格;最後,師生們來到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在參觀的過程中,同學們被中國革命先烈們無私奉獻和英勇犧牲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所深深感動。

7月22日,師生們首先參觀了暨南大學校園,並聆聽了葉農的專題講座——《港澳與嶺南文化》,進一步了解了港澳文化與嶺南文化的特色,以及它們與中華文化同根同源的關係。下午,師生們來到位於南沙區的雲紗星韻香雲紗文化創意園,體驗香雲紗的製作過程,師生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了廣府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傳承價值。

粵港澳中學生廣府文化”學習體驗班已連續成功舉辦多屆,活動不僅加深了粵港澳三地學生對廣府文化的認識與了解,也為他們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交流互動的平台,為推動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貢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