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日至8日,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暨南大學港澳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澳門粵華中學、澳門教業中學主辦,紅線女藝術中心協辦的第四期粵港澳中學生“廣府文化”學習體驗班於暨南大學舉辦。參加本次研修班的有澳門師生73人及暨南大學志願者14人,本次研修班本著“愛國愛澳愛校,傳承嶺南文化”的宗旨,旨在積極、客觀地推廣和傳承廣府文化優秀內涵,並鼓勵號召更多內地澳門學生投身研究。研修班採取講座和實地考察與體驗的形式,每個專題學習之後,安排與專題有關的實地考察活動,包括參觀廣州考古遺址或歷史文化舊址、觀看粵劇演出等。7月6日,澳門粵華中學、澳門教業中學師生抵達暨南大學,在體育學院電教室舉辦了本期粵港澳中學生“廣府文化”學習體驗班的開班儀式。暨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彭國雄教授、暨南大學港澳臺僑事務處副主任王昱女士、暨南大學港澳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澳門研究院院長葉農教授、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鄭寧人博士、澳門粵華中學莫日從老師、澳門粵華中學雷志澎老師、澳門粵華中學黃德生老師、澳門教業中學陳榕老師、澳門教業中學郭元軍老師出席並致辭。兩校互換紀念禮物,師生們認真聆聽並拍照留念。7月6日下午前往被譽爲“嶺南建築藝術明珠”的陳家祠參觀學習,陳家祠又稱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緊接著到西漢南越王宮博物館參觀,王宮展區以南越國宮署遺址為核心,疊壓了自秦漢至民國共13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層,其中南越國御苑遺址,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保存較為完好的秦漢宮苑實例。晚上乘船觀賞廣州珠江沿岸夜景,珠江兩岸燈火輝煌,學員們不僅感受到了廣府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還從古代廣州城傳統中軸線行至進近代城市傳統中軸線、跨越進廣州城市新中軸線,親身體驗了嶺南文化聚集的老城迸發的新活力。7月7日前往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參觀學習,粵劇藝術博物館以保護、傳承、弘揚粵劇藝術為主旨,通過陳列展覽、舞臺演出、文化交流、教育服務等方式,向師生們展示了粵劇藝術的精髓和魅力。下午於紅線女藝術中心參觀學習,余勇博士給同學們講解粵劇有關知識,介紹紅線女老師的生平,讓學員們深刻瞭解到了這位紅派藝術創始人波瀾起伏卻仍然不忘追求粵劇藝術的一生。粵劇又稱廣府大戲,是廣東最大的戲曲劇種,是最能體現廣府文化特色的文藝品種之一,素有"南國紅豆"之美譽,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粵劇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澳門等地以及東南亞、美洲、澳洲、歐洲等國家粵籍華僑華人聚居地方。粵劇歷史悠久,約有五百年的歷史,其形成發展過程是曲折的,粵劇在海外的傳播是最早也是最廣泛的,深受海外華人華僑的喜愛,粵劇成了海外華人華僑聯繫的紐帶。隨後在粵劇面譜非遺傳承人馮漢華先生的帶領下,學唱了粵劇名曲《昭君出塞》。緊接著,在國家二級演員葛銳娟女士的指導下系統的學習了粵劇戲服道具體驗,體驗了粵劇演員如何運用水袖進行表演、如何舞槍弄劍進行藝術表達。7月8日,由廣東工業大學孫恩樂教授開展專題講座《嶺南工藝美術》,孫恩樂教授對灰塑、香雲紗、廣繡等嶺南傳統工藝美術進行了詳細講解。中午於暨南大學舉行了第四期粵港澳中學生“廣府文化”學習體驗班的結業儀式,暨南大學港澳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澳門研究院院長葉農教授、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鄭寧人博士、澳門粵華中學莫日從老師、澳門粵華中學雷志澎老師、澳門粵華中學黃德生老師、澳門教業中學陳榕老師、澳門教業中學郭元軍老師出席。孫恩樂教授、莫日從先生為研修班的同學與志願者們頒發結業證書。澳門粵華中學學生代表鍾琛誌發言、澳門教業中學學生代表蔡曉婷發言表示:“通過三天的研修學習,體會到了嶺南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對大學生活有了更詳細深入的瞭解”。下午前往廣繡大廈參觀學習,廣繡是廣東省傳統的刺繡工藝,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廣繡的特點是線條流暢、色彩鮮豔、圖案細膩,常被用於製作衣服、鞋子、袋子等物品。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學員們學習到了廣繡工藝自成一家的針法技術。它針法多變、針步均勻,注重繡品的藝術效果;其主要有真絲絨繡、金銀線繡、線繡和珠繡四類。學員們還親自動手體驗了一番刺繡。至此,第四期粵港澳中學生“廣府文化”學習體驗班圓滿結束。 山東省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務辦公室一行訪問中國歷史文化中心... “立橋銀行與澳門大學合作備忘錄簽署暨徵文比賽啟動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