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國文化推廣大使成立典禮暨頒發委任狀儀式隆重舉行

2025年4月16日,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于澳門大學崇文樓(E34)隆重舉辦第四届中國文化推廣大使成立典禮暨頒發委任狀儀式。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張彥主任在致辭中回顧項目設立初衷,强調“大使”二字承載的意涵:不同於“使者”的傳聲筒角色,“大使”更需發揮主觀能動性,成爲主動創新與傳播文化的踐行者。期待通過這一平台,深化澳門青少年對國家歷史與本土文化的認知,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文明與澳門文化的獨特魅力。主任還特別指出,過去三届大使已走進多所澳門大、中、小院校,舉辦逾百場交流活動,這份文化星火正以燎原之勢照亮濠江。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鄭寧人副主任發表致辭。他向與會嘉賓介紹了中心未來的發展規劃,表示中心將持續策劃並舉辦更多兼具趣味性與特色的文化活動,並誠摯邀請各位大使積極參與,共同為澳門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隨後,張彥主任、鄭寧人副主任、楊兆貴教授與魏楚雄教授共同爲中國文化推廣大使頒發委任狀。並感謝了大使們在過去一年中的努力與支持,持續參與中心一系列的文化展覽、論壇、研討會和講座等活動,有效促進了澳門社會內的文化交流,為推動澳門大學的中華文化傳承與傳播作出了積極貢獻。典禮結束後,與會嘉賓與新舊兩届大使移步至文化雅集區,在茶叙交流中分享實踐心得。

第四届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團隊的成立,標志著澳門大學文化傳承工作進入新階段。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引下,新一届大使將繼續秉持”根植傳統、擁抱創新”的理念,以澳門爲窗口,通過學術研討、校際交流、灣區合作等多種形式,向世界講述古今交匯的中國故事。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碩士課程 「中國歷史中的澳門」系列文化考察活動圓滿舉行

為深化學生對澳門歷史文化的認識,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碩士課程「中國歷史中的澳門」分別於2025年2月16日及2025年4月13日組織兩場文化考察活動,由課程導師楊開荊教授領隊,帶領學生走訪澳門文化古蹟、宗教場所及特色片區,通過實地學習與專家講解,感悟澳門深厚的歷史底蘊與中華文化的兼容並蓄。

2025年2月16日,師生一行展開首場考察。行程從澳門媽閣廟啟程,學生在依山傍水的環境中聆聽楊教授講解媽祖文化的自然和諧之道;隨後,澳門海事博物館導賞員黃先生闡述了中葡兩國在澳門的海事歷史。途經港務局大樓與阿婆井前地後,考察團抵達鄭家大屋。

下午,師生參訪佛教寺院功德林,一覽珍貴古籍檔案;在聖若瑟聖堂,劉神父帶領學生參觀藏珍館的宗教典籍與禮儀文物,並講解天主教在澳門的發展歷程。接着,學生與耶穌會院長傅南度神父等座談交流。

隨後,參觀了市政署大樓,了解澳門早期自治的歷史,以及議事亭藏書樓,探索澳門珍貴文獻。行程尾站,同學到了主教公署,與歷史檔案及文物處主教交流,同時深入了解教區檔案手稿史料。

 

2025年4月13日,課程展開第二場考察。首站抵達林則徐紀念館,學生在館長與楊教授的雙重講解中,重溫民族英雄林則徐的歷史事蹟;隨後走訪蓮峰廟、觀音古廟、觀音堂,透過碑刻銘文與建築細節,剖析澳門多元民間信仰的文化特色。學生更在普濟禪院品嚐素齋。

下午,銀河娛樂集團代表向師生介紹企業推動文化永續的策略,並安排參觀「銀河藝萃」藝術展。最後,師生深入荔枝碗船廠片區,了解澳門傳統造船技藝的歷史與當代保育意義。

兩次考察活動突破課堂界限,為推動歷史文化教育與愛國精神培養提供了實踐範例。

第九期粵港澳中學生“廣府文化”研習活動圓滿收官

        2025年4月4日至6日,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聯合暨南大學、澳門東南學校主辦,紅綫女藝術中心協辦的第九期粵港澳中學生”廣府文化”研習營在穗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以”傳承嶺南文脉,深化愛國教育”爲宗旨,通過”專題講座+文化尋踪”的創新模式,組織38名師生深度探訪廣府文化核心地標,深化粵港澳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與傳承。

        首日行程聚焦建築藝術與城市文脉。研習營首站探訪”嶺南建築藝術明珠”陳家祠,師生通過立體雕飾藝術解讀廣府建築智慧。隨後,珠江夜游環節以”古今中軸綫穿越”爲主綫,在璀璨光影中感受千年商都的文明賡續。

        次日活動傳承延續家國情懷。清明時節的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內,全體師生莊重舉行祭奠儀式,通過抗戰文物的解讀體悟民族精神。在紅綫女藝術中心,師生通過講座與珍貴影像資料系統研習粵劇發展史,現場參與粵劇唱腔實踐,幷敬獻鮮花追思”紅派藝術”創始人。

         收官日圍繞傳統文化的創新展開。廣東工業大學孫恩樂教授以馬面裙製作爲載體,闡釋嶺南工藝美術文化的當代轉化。結營儀式上,學員代表表示”三天的文化尋根之旅,讓我們對’一國兩制’下的文化傳承有了更深體悟”。研習營最後走訪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在紅色教育基地完成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升華。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作爲港澳地區中國歷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學習實踐平台,始終致力于推動粵港澳青少年文化認同教育。本次研習活動通過文化探訪、非遺傳習、紅色教育三大模塊,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具象文化場景中理解中華優秀文明的連續性。旨在持續爲澳門”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教育實踐提供堅定支撑,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厚植家國情懷,築牢中華文化自信根基。

重走東江縱隊紅色征程 共築愛國精神豐碑

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6周年之際,由澳門廣州社團總會、澳門汕尾市同鄉總會、海陸豐同鄉會、澳門惠州同鄉聯誼會、澳門中山同鄉聯誼會及澳門教青局聯合主辦的“重走東江縱隊的足跡之澳門教育界領導參訪交流團”於4月12日至14日赴廣東省中山、汕尾、惠州、廣州四地開展參訪活動,重溫東江縱隊抗日歷史,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張彥教授等40餘位澳門教育界領導參加了此次意義非凡的參訪交流活動。

12日上午,參訪交流團在中山舉行了莊重的起步儀式。隨後,交流團一行參觀了古氏宗祠、楊殷故居及楊殷烈士紀念展覽。在楊殷故居,通過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和一份份詳實的資料,深入瞭解楊殷烈士為革命事業不懈奮鬥的一生,深刻感受到他堅定的信仰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12日下午,交流團從中山轉抵汕尾。在銅鑼寨村和中共海陸豐中心縣委舊址(沁園),瞻仰紅色文物、聆聽英雄故事。當地講解員聲情並茂地講述著東江縱隊在汕尾地區的戰鬥歷程和革命事蹟,讓交流團成員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深刻認識到,汕尾這片紅色土地孕育了無數英雄兒女,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3日上午,交流團繼續汕尾行程,前往海豐縣參觀紅宮紅場。海豐是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誕生地,彭湃作為中國農民運動先驅,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被毛澤東稱為“農民運動大王”。這是他為首的共產黨人領導海陸豐人民建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革命活動場所。交流團成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深入瞭解中國農民運動的歷史和彭湃烈士的革命事蹟。

13日中午,交流團從汕尾轉抵惠州,前往博羅縣參觀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及東江縱隊紀念館。在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仿佛看到了當年東江縱隊指揮員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場景;在東江縱隊紀念館,豐富的展品和詳實的史料全面展示了東江縱隊的發展歷程和光輝戰績。通過參觀學習,交流團成員對東江縱隊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13日傍晚,交流團抵達廣州市,於二沙島陶然軒舉行分享會。活動特邀彭湃烈士孫女彭伊娜女士作主題分享,她以“甘心赴國憂——彭湃烈士的愛國情懷及家風傳承”為題,講述了彭湃烈士雖出身富貴,卻心系家國危亡、百姓疾苦,毅然捨棄家產投身變革,以生命踐行救國理想的可歌可泣故事。同時,她分享了其家族後人彭士祿院士獻身祖國核潛艇事業。她呼籲澳門年輕一代銘記初心,為澳門與國家的繁榮發展繼續貢獻力量。

此次“重走東江縱隊的足跡之澳門教育界領導參訪交流團”活動,不僅是一次紅色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傳承。通過實地參觀、聆聽講解和交流分享,深刻領悟了東江縱隊精神的內涵和價值,進一步增強了澳門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和情感聯繫。在未來的日子,這種紅色精神將在澳門教育界生根發芽,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將會繼續宣傳和推廣革命精神,激勵更多澳門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澳門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東南學校續約儀式隆重舉行

2025年2月26日,東南學校與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在崇文樓舉行了“澳門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續約儀式” 。“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是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重要建設項目,旨在弘揚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加深本澳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與瞭解,增進民族認同感,激發同學的愛國熱情; 基地通過與本地各校的緊密合作,致力於樹立大學與中小學共建傳播、傳承中華文化的典範,為澳門的文化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在儀式之前,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與東南學校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均對未來的合作充滿期待,並希望通過更緊密、更創新的合作模式,為澳門中小學教育帶來更多突破性成果,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續約儀式上,東南學校鄭洪光校長致辭,他表示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在傳承中華文化方面貢獻頗多,還對新一代本澳學生進行了培養,歡迎中心能繼續指導學校的相關工作。

而後,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張彥教授發表致辭。感謝東南學校在過去四年間與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精誠合作、攜手共進,推動了中國歷史文化在校園的傳播。主任也期待未來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能與東南學校加深合作,以更遠大的眼光與更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澳門青少年的成長保駕護航,使他們能以更健康、更積極的姿態投身於社會實踐與國家建設。

最後,雙方代表——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代表、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張彥教授與東南學校鄭洪光校長順利進行了續簽儀式,並交換了紀念品。這象徵了雙方決議合作長青、共育英才,也寓意了文化傳承的薪火相傳。

出席儀式的嘉賓還有東南學校陳春新副校長,校長室陸凱婷秘書,教師代表傅江濤老師,黃偉倫老師,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副主任鄭寧人博士,辦公室特級行政主任關小燕小姐、行政主任王經猛先生及行政人員唐可琪小姐等。

「墨韻傳薪火,擁抱世界文化」—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積極參與澳大語言文化日

爲保育母語、提倡語言文化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於3月26日順利舉辦「澳大語言文化日」。本屆活動延續「珍愛母語,擁抱世界文化」主題,通過三大特色板塊——多國文化匯演、語言文化工作坊及知識尋寶游戲,搭建起跨國界、多文化的交流平台。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及澳門大學書法協會以創新書法創作爲切入點,通過沉浸式文化體驗喚醒母語感知力,吸引眾多師生共同參與。

「墨舞書香體驗坊」是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在「語言文化日」舉辦的工作坊,旨在讓參與者深入體驗漢字書法藝術的魅力。作爲中華文明演進的活化石,中國漢字書法的傳承與創新正是語言文化保育的生動實踐。在書法工作坊中,同學們積極發揮想像力,以書法屏風爲現代載體,將甲骨文、篆書等古老字體融入光影藝術;在油紙傘上揮毫潑墨,縱情寫意,以行草書寫詩詞。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紛紛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書法工藝品。筆鋒流轉間古典與現代交融,參與者感受到的不僅是字形之美和筆墨之韻,更是流動的東方哲學。

語言文化日不僅是一場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文化盛宴,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精神紐帶。夜幕降臨時,手持自創書法月球燈的師生們漫步校園,暖黃的光暈映照著不同國度的笑顏,恰似微縮的文明星河——每種母語文化都如獨特星辰,照亮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拜訪中聯辦宣傳文化部

萬速成部長接見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張彥教授一行

萬速成部長與張彥教授進行交流

 

2025 年 2月 10 日上午,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張彥教授率中心同事一行拜訪中央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得到萬速成部長的熱情接待。會談中,張教授就中心未來的工作向中聯辦進行了詳細的彙報。萬部長表示,澳門在祖國發展中有着特殊的意義。並指出中心在文化交流方面應標準地與內地政策保持一致,以促進在文化上的對接和深度融合,與全國各地的文化推廣中心擕手推動中華文化的全球傳播。

交流中,萬部長強調了中心未來在文化活動策劃上,應更加注重中西文化融合的澳門特色,並致力成為內地及國際之間文化交流的橋梁。澳門文化以其獨特的連續性、統一性、和平性、包容性和創新性,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亦可被視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實踐典範。中心過往的工作通過中華文化走進中小學、定期出版刊物等多種形式,積極宣傳中國發展成就,強化面向海外的文化服務,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中心應與文化和旅遊部密切合作,申辦成為海外文化中心,探索打造獨特的文化品牌,進一步促進國際間的文明交流與互鑒。此外,中心應充分利用澳門參與“東亞文化之都”項目的機會,通過文化研究與傳播,持續提升自身在區域及國際文化舞台上的地位。

萬部長和張教授兩人皆認為,在文化藝術及學術科研方面,澳門獲得了國家基金的全力支持,祖國為澳門文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並熱烈期待澳門進一步提升在國際文化舞台上的影響力。中心要持續深化與內地及國際之間的合作,探索更多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新模式,為中華文化的全球推廣貢獻力量。

出席拜訪見面會的還有中聯辦宣文部白冰副部長、徐東杰副處長,以及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鄭寧人副主任,特級行政主任關小燕小姐、行政主任王經猛先生及行政人員唐可琪小姐。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成功舉辦2024第三屆全城傳承文化活動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成功舉辦2024第三屆全城傳承文化活動,旨在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動澳門青少年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與傳承,是第三屆中國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

本次活動得到了澳門各界的熱情支援,吸引了眾多中小學校的積極參與。活動以展示、比賽等形式在澳門各中小學校內展開,涵蓋了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活動注重將中華優秀文化融入校園教育,提升澳門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知水平,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將繼續積極推動類似活動的開展,為澳門青少年打造更多瞭解、體驗和傳承中華文化的機會,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澳門的傳播和發展。

浸信中學硬筆書法比賽

教業中學”識”在中國活動比賽

鄭觀應公立學校京昆進校園活動

東南學校中華文化知識圖卡設計比賽

菜農子弟學校「字」從遇見你比賽

招募2024/2025學年中國文化推廣大使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現正推出“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培訓計劃,以培養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熱誠,提高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培訓計劃將透過分享會、座談會、講座、研討會及交流計劃等,提高學生對中國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讓學生成為致力於中國歷史文化傳播與推廣的骨幹力量。推廣大使任期兩年,可續任。

主辦單位: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

※計劃目的:

  • 提高對中國及澳門歷史的認識
  • 提高學生的文化質素
  • 傳承優秀中國傳統文化
  • 透過成為“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大使”,鞏固愛國愛澳意識

※ 招募對象 

  • 在澳門本地就讀大學的學生(包括本科及研究生)
  • 對中國歷史文化感興趣
  • 具有責任感、積極參與、投入度高

※ 成功加入的你將有機會

  • 獲得“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委任狀*
  • 參與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辦的培訓計劃
  • 參與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辦交流等活動

※查詢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王先生

電話Tel: 8822 8431; 電郵Email: cchc_adm@um.edu.mo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具所有對計劃之解釋權及修改權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拜訪中聯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

李雪飛部長接見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張彥教授一行

 

李雪飛部長與張彥教授進行交流

 

2025 年 1 月 21 日上午,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張彥教授率中心同事一行拜訪中央駐澳門聯絡辦公室教育與青年工作部,得到李雪飛部長的熱情接待。會談中,張教授就中心未來的工作向中聯辦進行了詳細的彙報。李部長表示,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也肯定了中心對推動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工作。

 

交流中,李部長強調了立德樹人及內聯外通的主要任務。他指出,在澳門,青少年、文化和教育對於發展及傳統文化的保護具有重大意義。要以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為核心及根基進行青少年教育,強化青少年對祖國強大的認同及自豪感。為中心指明了工作的四個方向:首先,讓青少年深度認同中華文化,築牢文化自信;其次,鼓勵青少年融入「一帶一路」倡議,講好中國故事;第三,充分發揮澳門中西交融的優勢,促進多元文化交流;最後,發揮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優勢,與國內一流學府進行對接交流,為澳門的發展提供人才和視野支援。

 

李部長和張教授兩人皆認為,澳門正迎來高等教育的春天,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肩負著重要使命。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澳門青少年關乎澳門與祖國的未來,需加強青少年教育培養,突出歷史文化與國情教育,增強其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愛澳情懷,積極投入「一國兩制」事業。

 

出席拜訪見面會的還有中聯辦教青部李勇先副部長、李詠樂副處長,以及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鄭寧人副主任,行政主任王經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