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舉辦首屆中醫文化國際論壇—-聚焦大健康與中醫文化傳承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於2024年4月25日至28日隆重舉辦了首屆中醫文化國際論壇,主題為“大健康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此次論壇深入探討了健康與中醫的密切聯繫,並突顯了中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論壇開幕式上,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致歡迎辭,對遠道而來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並對本次學術盛會的舉辦表達了殷切期望,他表示,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通過此次研討會,我們希望能夠融匯中醫與傳統文化,在豐富的中華文化體系中發掘新價值。接著,由古儒·安然發表講話,他指出中醫能夠洞察人體各處的複雜聯繫,這種治病策略所體現的哲學思想值得在醫學領域中受到更廣泛的關注。而自己自小學習與傳播中醫是對為了回饋祖國,能夠通過中醫治病救人是自己的榮幸,若能推動中醫文化的傳播則更覺有幸。古儒·安然是馬來西亞籍的中醫、教授及國際瑜伽教練,通曉多種語言,擁有豐富的醫學與瑜伽背景。他曾於哈佛大學等知名學府演講,主題涵蓋東西方哲學、量子力學與修行學。他創辦了多個禪修與瑜伽中心,致力於推廣身心健康教育,並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澳門大學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李鵬發表致辭,他指出,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著力發展中醫藥產業,而中醫藥又是澳門大學極具特色且重點支持的研究領域,此次會議能夠利用澳門作為中西方文化交流橋頭堡的區位優勢,進一步推動中醫藥走向國際。古儒·安然是馬來西亞籍中醫、教授及國際瑜伽教練,通曉多種語言,擁有豐富的醫學與瑜伽背景。他曾於哈佛大學等知名學府演講,主題涵蓋東西方哲學、量子力學與修行學。他創辦多個禪修與瑜伽中心,致力於推廣身心健康教育,影響深遠。隨後,國際(澳門)中醫藥暨生物產業發展聯盟代表王海濤表示當今澳門中醫藥發展也正面臨著重大需求和發展機遇,需將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結合開拓新的研究領域。論壇開幕同時還舉辦了“中國當代雜誌創刊號收藏展”開幕剪綵儀式。

 

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中醫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中醫與自然醫學的相互交融、中醫在現代科技發展背景下的新趨勢等多個議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 論壇內容豐富多彩,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學者專家和中醫藥領域的領軍人物參與。包括江蘇雷允上誦芬堂醫藥公司董事長雷家荃、武漢著名醫師尉孟龍、IMU University 國際醫藥大學中醫系講師陳文恬、馬六甲州的中醫協會的理事成員張文豐與陳錫安、上海科技發展基金會主任孫楓琪、上海胡錦華健康教育促進中心長三角健康傳播研究院(籌)負責人管婧、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講席教授吳俊、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李繼凱、江蘇世紀洪範生物醫學技術研究院周魯、深圳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北京通明書院院長熊力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林偉、南京直面心理諮詢研究所所長王學富、澳門鏡湖醫院顧問醫生葉果強、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杰、澳門大學紹邦書院院長譚錫忠等專家學者參加此次論壇。

朱壽桐致歡迎辭

古儒·安然致辭

李鵬致辭

王海濤致辭

現場嘉賓

會議現場

合照

聚焦未來發展與影響力提升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2024年學術委員會年會順利召開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在2024年4月7日順利召開了2024年學術委員會年會,會議由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主持。會議期間,學術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在會議期間接見了與會的各位學術委員,並就委員們提出的建議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委員們的建議涵蓋了研究資源的獲取、基地特色的塑造、出版物建設以及學術批評中心的設立等多個方面,這些建議對中心未來發展具有極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會上,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首先回顧了中心過去一年的工作成果,特別是在推動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及在葡語系國家的傳播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效。同時,他也指出了中心在未來發展中所面臨的挑戰,並強調了積極爭取更多支持的重要性,以期為中國的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播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委員們提出的建議對中心未來發展具有指導性意義。例如,積極爭取研究資源和資金支持、精益求精地進行招標和專案設計、加強出版物建設、設立專門的批評中心等,都是為了擴大研究團隊、提升影響力,進一步推動中國歷史文化的教育、研究及傳播工作。

 

參加學術委員會的委員有澳門中西創新學院校監顧問陳偉明、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杰、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系主任袁毓林和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學術研究部主任邵朝陽、上海科技發展基金會主任孫楓琪、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講席教授吳俊、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李繼凱、南京直面心理諮詢研究所所長王學富等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學者和專家。

嘉諾撒聖心中學攜手澳大 共建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

2024年5月10日,嘉諾撒聖心中學與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簽署《共建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協議》,正式成為第十三所加入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的學校。

 

簽約儀式在嘉諾撒聖心中學禮堂舉行。雙方簽署《共建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協議》,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與青年工作部處長岑嘉儀和嘉諾撒聖心中學校監鄭文玲參與見證,並進行了授牌儀式和紀念品互贈。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是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重要建設項目,旨在推廣中華文化,實現“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交流”的高端定位,並在澳門中小學中樹立共同推廣中華文化的典範。

 

嘉諾撒聖心中學校長蘇映璇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並對今後的合作表示期待。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李德鳳表示通過將為嘉諾撒聖心中學的學生提供更多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的機會,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簽約儀式莊重熱烈,是一次培養家國情懷、領略中國歷史文化精髓和增強歷史文化認知的體驗。雙方將合辦多樣性的中國歷史文化推廣活動,共同促進澳門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歷史文化,加深學生對中華歷史文化的認識,培養愛國愛澳的人才。

 

出席這次簽約儀式的還有嘉諾撒聖心中學師生和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副主任鄭寧人、編輯出版部主任楊兆貴、 特級行政主任關小燕、行政人員唐可琪和何淑芳等。

簽約儀式

簽約儀式

李德鳳向蘇映璇頒授牌匾

合照

深化理解,共建和諧: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參觀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在2024年5月10日參觀了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深入了解國家安全觀念及其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實踐情況。

在這次參觀中,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師生們對展覽所呈現的主題“總體國家安全觀,創新引領十周年”深表贊同。適逢今年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十周年,展覽全面展示了中央政府對澳門特區國家安全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支持,以及特區政府積極響應、有效執行的相關政策和措施。

 

作為一個致力於中國歷史文化傳承的學術機構,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師生們深刻意識到國家安全對於文化、歷史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他們表示,只有當國家安全得到充分保障時,文化才能得到繁榮發展,人民才能享有和平安定的生活。

參觀結束後,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師生們紛紛表示,將進一步深化對國家安全的理解,積極參與到維護國家安全的行動中去,為澳門特區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的舉辦,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學習平台,也突顯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共同致力於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和信心。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澳門特區的發展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屆中國文化推廣大使成立典禮暨第二屆中國文化推廣大使頒發委任狀儀式隆重舉行

2024年5月9日,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在澳門大學崇文樓(E34)舉辦了第三屆中國文化推廣大使成立典禮暨第二屆中國文化推廣大使頒發委任狀儀式。

首先,由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副主任鄭寧人致辭。他回顧了過去兩屆中國文化推廣大使所取得的成就,並強調了文化推廣活動對於中國文化在澳門的傳播和推廣的重要性。他表示將舉辦更多的活動,凝聚核心力量,以加強對中華文化的傳播和推廣。接下來,鄭寧人介紹了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工作內容,強調中心致力於培養澳門本地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推廣與傳播的骨幹力量。

隨後,鄭寧人、中心編輯出版部主任楊兆貴和特級行政主任關小燕共同為第二屆中國文化推廣大使頒發委任狀,並感謝了大使們在過去一年中的不懈努力,持續參與中心一系列的文化展覽、論壇、研討會和講座等活動,成功地將中國文化傳播至澳門社會的各個角落,為增強澳門大學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做出了積極貢獻。典禮結束後,與會嘉賓和大使們參加了茶聚活動,互相交流,分享心得。

 

第三屆中國文化推廣大使的成立為中華文化在澳門的推廣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相信,在新一屆大使們的共同努力下,中華文化將在澳門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和認同,期許他們積極參與中心類型的中國歷史文化推廣活動。

「時光掠影:中國當代雜誌創刊號收藏展」隆重開幕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辦的中國當代雜誌創刊號收藏展於2024年4月26日在澳門大學崇文樓(E34)大堂盛大開幕。收藏家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榮休教授傅天虹在開幕式上致辭,強調此次展覽的重要性。他指出,雜誌是傳統社會文化交流的主要載體,也是傳統秩序中文化生產方式的主要見證。因此,一本雜誌可以見證一段歷史,雜誌期刊的創刊號則可見證一個時代。本次展覽將通過展示中國當代雜誌創刊號,深入探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時代變遷和文化發展,呼籲更多人關注和挖掘這些創刊號背後所蘊含的豐富價值。

傅天虹致辭

展覽匯集了從20世紀70年代至21世紀初,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的雜誌創刊號,共317冊。這些雜誌創刊號集中展現了改革開放不同時期階段中雜誌的發展面貌和文化脈絡,將為今天早已適應電子化時代的觀眾帶來一場跨越時代的視覺和思想盛宴。

展覽地點設於澳門大學崇文樓(E34-G016展覽廳),展期自2024年4月25日至5月24日。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的上午9:00至下午1:00,下午2:30至下午5:30。展覽期間,公眾假期不開放。

此次展覽的舉辦將促進中國當代文化研究的深入發展,並為學術界和社會公眾提供一個重要的交流平台。

剪綵儀式

嘉賓參觀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