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有無,共同提高 ——第三屆澳門人文社科教育論壇順利舉辦
為加強澳門基礎教育單位之間的學術與文化交流,遵循新課標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目標,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於2022年12月17日(週六)在澳門大學崇文樓(E34)大堂舉辦「第三屆澳門人文社科教育論壇——新課標引領下的澳門語文教學」,為各位教育工作者提供共同探討新課標與澳門語文教學議題的機會。
主講嘉賓李觀鼎教授,澳門資深教育工作者郭曉明、王敏、張新剛,以及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會長周伯輝、澳門中華教育會學術部部長李天文、聖德蘭學校校長劉少華、東南學校副校長陳春新、勞校中學副校長邵朝霞、蘇州大學教授劉祥安、江蘇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中心主任章俊弟、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等嘉賓,以及來自澳門各大中小學的逾百名骨幹教師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出席了本屆澳門人文社科教育論壇。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朱壽桐致歡迎辭,對各位教育工作者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並強調「語文老師」是學問與文學能力的象征,應對自己的職業有強烈的身份自豪感與責任感。
蘇州大學劉祥安教授線上致辭表示,新課標是對以往教學規劃的繼承和創新,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倡「整本書閱讀」,需結合各自教學實踐對教學方式進行探求。江蘇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中心章俊弟主任在線上發言,指出2022年全國統編的新課標尤其關注對學生思維、審美、傳承弘揚文化等能力的提升。
澳門大學李觀鼎教授發表主題演講,總結關於「新課標」的幾個關鍵詞,表示語文教學應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將核心素養培養置於語文課程的中心,充分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教育,進一步確立澳門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其家國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
澳門資深教育工作者王敏博士、郭曉明博士、張新剛老師,以及澳門大學李觀鼎教授、朱壽桐教授、邵朝陽教授圍繞「新課標」與「澳門語文教學」議題,與在場澳門中小學教師展開討論和交流心得。郭曉明表示新課標雖有更新,但並未否認以往的教學方向,強調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在語文教學當中的重要性,並指出,明確學科本身的價值是一切教學的前提。王敏指出新課標教材對澳門文化自信的彰顯並不充分,澳門教育工作者應從澳門現狀出發進行教學規劃,將教學內容本地化、特色化,對澳門語言使用規則進行梳理,並融入到教學當中,將粵語等地域文化發揚光大。張新剛認為澳門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是澳門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巨大挑戰,並稱新課標的落實應建立在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討的前提之下。朱壽桐提出,粵語文化需尊崇、繼承和弘揚,但由於粵語語言習慣和普通話差異較大,這對澳門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造成了局限,因此,在澳門的教育實踐當中,應更注重中華文化的熏陶以及普通話的規範普及。
最後,李觀鼎教授作總結發言,極力提倡各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前應反復仔細閱讀新課標,再因應各學校的教學特點進行教學,在整體目標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學校的特色與優勢,並期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機會,讓澳門教育界工作者進行溝通交流、互通有無,共同提高澳門的語文教學水平。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朱壽桐主任致辭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學術研究部邵朝陽主任主持
李觀鼎教授發表主題演講
郭曉明博士發言
王敏博士發言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