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邀請華東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楊國榮以“再思儒學—以仁與禮為中心”為題於日前在澳大舉行專題講座,以加深澳門青年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瞭解,加強他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
講座上,澳大歷史系教授魏楚雄介紹楊國榮研究領域,指他在中國哲學、中西比較哲學、倫理學、形而上學有豐碩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學術著作十餘種,著作先後在海內外出版,被翻譯成英文、德文、韓文等。
楊國榮認為,儒學的原初形態表現為“仁”與“禮”的統一。“仁”首先關乎普遍的價值原則,並與內在的精神世界相涉。在價值原則這一層面,內在的精神世界則往往取得人格、德性、境界等形態。相對於仁,“禮”更多地表現為現實的社會規範和現實的社會體制。其次,作為歷史的產物,儒學本身經歷了歷史演化的過程,儒學的這種歷史演化,同時伴隨著其歷史的分化,後者主要體現於“仁”與“禮”的分野。回歸“仁”和“禮”的統一,並非簡單的歷史複歸,它的前提之一是“仁”和“禮”本身的具體化。以“仁”與“禮”為視域,自由人格與現實規範、個體領域與公共領域、和諧與正義相互統一。
與會學生就儒學是否為宗教,儒學是出於功利還是真的為了社會的長遠發展等問題,與楊國榮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楊國榮認為,儒學在嚴格意義上來說並非是一種宗教形態,“仁”與“禮”二者之間更多地呈現相關性和互滲性,在肯定人之為人的存在價值的同時,“禮”作為引導社會生活及社會行為的基本準則和各種社會的組織形式,應賦予新時代的意義。澳大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兼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郝雨凡、歷史系教授茅海建、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編輯部主任田衛平等出席了講座。
其他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