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發佈澳門中小學生國家歷史文化認知指數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今(23)舉行“澳門中小學生國家歷史文化認知指數"第二屆成果發佈會。今屆調查就澳門中小學生對國家和澳門歷史文化的認知現狀隨機訪問了10所學校共1391名學生,結果顯示認知指數相較2017年有所提高。此項研究為澳門落實“一國兩制”作出貢獻,為國家身份認同研究提供有意義的參考,已成為澳門文化界指標性的指數發佈。

澳大副校長許敬文致辭時表示,這一調查在新時代具有開拓性的意義。在當前階段,國家正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一帶一路”快速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蓬勃發展,這些都為澳門青少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要求青少年融入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大局。調查的成果不僅有助於社會了解青少年動態,還將加深青少年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對國家身份的認同感,對社會建設的責任感。

研究團隊代表邵朝陽教授在介紹報告時指出,是次研究沿用了規範的社會科學調查方法。在調查對象上,採用加權系統隨機抽樣的方式,以全澳所有中文授課的學校為抽樣框抽取學校和班級,一共訪問了 10 所學校 47個班級,共1391名學生,最終得到有效樣本 1147人。在分析方法上,不僅描述趨勢,還探索因果關係和建立模型:採用SPSS分析功能進行頻率、百分比、因子分析和關聯係數分析,同時採用國際公認的指數計算公式,構建了國家歷史文化認知指數和澳門歷史文化認知指數。最後使用了多項回歸分析來驗證社會化因素和知識水準對國家認知指數影響的預測模型。

研究結果顯示,2019年澳門中小學生國家歷史文化認知指數的平均值為百分制的80.1分,表明澳門中小學生對國家的認知較為正面;本地歷史文化認知指數的平均值為百分制的72.1分,表明中小學生對本地的歷史文化也有較正面的認知,但稍低於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知。國家和本地的歷史文化認知指數相較於2017 年都有所提高。澳門中小學生國家歷史文化認知指數的數值受家庭環境和媒介渠道顯著影響,學校教育以及對國家知識的了解程度也與認知指數有相關關係。

澳門中小學生國家歷史文化認知指數每兩年發佈一次,在2017年進行了首次發佈,是次為第二屆成果發佈。澳大歷史文化中心將持續調查與動態追蹤澳門中小學國家歷史文化認知指數,探索澳門中小學生對國家以及澳門歷史文化認知的現狀和影響因素。

出席發佈會的嘉賓還有:中央政府駐澳門特別聯絡辦公室教育與青年工作部副部長洪波,澳門特別行政區教育暨青年局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輔助處處長鄭鍚杰,澳門中華教育會理事長鄭洪光,澳門天主教聯會理事長黃彪,澳大副校長兼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長蘇基朗以及中小學校代表、社會賢達亦出席了儀式。

澳大發佈澳門中小學生國家歷史文化認知指數合照

澳門中小學生國家歷史文化認知指數發佈會現場照片

朱壽桐教授參加《人民作家》在寧舉辦2020金秋高端論壇

9月19日,《人民作家》2020金秋高端論壇南京成功舉辦。國家及我省一批文學藝術、文化理論研究和新聞傳媒方面的領導、專家和知名學者出席。

《人民作家》自2016年創辦上線以來,通過幾年的成長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人民作家》原創文學平台、《人民作家選刊》、《人民作家》綜合平台和《人民作家》釘釘圈、《人民作家線上》小矩陣,並且成年人作品有聲化達70%以上;作者遍及中國內地所有的省、市、自治區,並發展到海外港、澳、台和日本、德國等10多個地區和國家,同時在全國一些地方及海外設有分部和工作室、工作站20多個,每年發表作品3000篇左右,有數百篇被各種媒體、平台、網站轉發,每年閱讀人次達千萬次,中央主要媒體先後多次進行了重點介紹和報導。

此次論壇主要圍繞“新媒體對文學傳播的影響及傳統文學與新媒體文學的碰撞”;《人民作家》的現狀及未來可能的路徑、如何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自己獨特的文學作用等進行座談交流。江蘇省政協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省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朱步樓,農民日報社編委、江蘇省農業品牌協會會長沈建華,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等,首先對《人民作家》近五年來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同時結合論壇主旨發表了各自的觀點、看法與建議,對《人民作家》未來發展將發揮較好的指導作用。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作為顧問參與了本次高端論壇,碩果累累。

會議現場

新聞來源:鹽城市民網

 

朱壽桐教授參加國情教育(澳門)協會、永利關愛聯合主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計劃系列活動」宣傳中華傳統文化

    (轉自澳門日報)永利關愛基金會與國情教育(澳門)協會聯同各界開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計劃系列活動”昨啟動。負責人希望這項活動能持續舉辦下去,進一步增強本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氛圍,有序培育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精神,促進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合作交流基地”。

啟動儀式9月23日下午三時半在永利皇宮宴會廳舉行。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殷汝濤、外交公署新聞和公共外交部副主任朱婷、文化局長穆欣欣、教青局代表蔡敏芝、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何敬麟、中華教育會理事長鄭洪光、教區天主教教委會主任陳庭鋒、澳門城市大學校董曾志龍、永利澳門有限公司副主席兼執行董事、永利關愛基金會主席陳志玲、國情教育(澳門)協會會長王海濤、易知文化董事宋超,與活動編委顧問李觀鼎、楊允中、尤端陽、朱壽桐等出席主禮,多所學校負責人及師生等到場。

開展多項文化體驗

活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結合校園實踐,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體驗活動於本澳學界全面開展。陳志玲致詞稱,中華傳統文化的靈魂和精神具旺盛的生命力,此項進校園計劃有利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質,具深刻而深遠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可讓青少年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外,還能養成良好的品德,指導人生實踐。

這活動亦與她本人在二○一八年創立的“永利關愛”慈善公益品牌理念不謀而合。“永利關愛”冀以多元化方式,用關懷與行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和義務。此番聯同國情教育(澳門)協會等推動開展計劃,旨為深入校園,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提高審美文化品位

王海濤稱,傳統文化的內容、表達方式以及在校園所形成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氛圍,對學生有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具“潤物細無聲”功效和“滴水穿石”力量。希望系列活動能促進本澳青少年全面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形成積極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儀式後,出席嘉賓向各校代表贈送《全景圖解中國歷史精裝本》叢書,並推介由本地青年創業科技公司開發的微信網上互動小遊戲《趣問中國史》,同場舉辦專題講座,互動氣氛熱烈。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作為顧問參與了本次活動,中心主任作為剪綵嘉賓出席活動。

 

 

澳門日報:中華優秀文化進校園計劃啟動

朱壽桐教授公益講堂回顧:西方紳士文化與新月派文學

公益講堂是由劍橋美術藝術協會,劍橋華人社區中心,英國考賈斯特中國文化協會,歐華新移民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的經常性的藝術文化交流活動。

講座嘉賓:朱壽桐教授

講座題目:西方紳士文化與新月派文學

紳士文化的起源與英國的公立學校制度有關。核心是精神貴族內心的高貴平等與自由。

新月派文人大多受西式教育,高尚的生活、虔心的尊重、寬容的心性、瀟灑的靈魂等文化風範在他們的文化血脈中有著傳統的積澱。他們的文學風格和文學傾向與紳士文化傾向有關。這些在他們的人際關係及人生態度也是有明確的體現。

新月派傑出代表人物是胡適、徐志摩、聞一多、陳西瀅、淩叔華、林徽因、梁實秋、陳夢家等。這些中國現代歷史上最為典型的文人群體為紳士文化風情的形成提供了助力。

以下是講座的視頻重播,與觀眾朋友們重溫分享。

騰訊視頻鏈接:https://v.qq.com/x/page/s3148lnpf9k.html

YouTube視頻鏈鏈接:https://youtu.be/-Bm5CY8XPbs

新聞來源:維玉及瑤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