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楊義風采格局,開拓大國學術境界——「大國學術與楊義格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澳門大學舉辦

2023年9月23日,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和澳門大學南國人文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大國學術與楊義格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澳門大學舉行。本次會議採取線上視頻國際研討的形式,眾多海內外學者和師生相聚在一起,就大國學術與楊義格局進行交流。

會議伊始,澳門大學前任校長、楊義先生生前友好趙偉教授致辭表示,楊義先生他不僅在中國語言文學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對中國的教育界貢獻良多。一個先進的國家,應該對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學是崇敬的,不斷發揚光大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自立自強於世界。在這方面,楊義先生作爲旗艦性的人物,對我們的國家與民族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趙偉教授希望大家能跟隨楊義先生的腳步,把中國語言文學,不斷發展好,使我們的大學,是我們的國家,與世界之鄰而不敗。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杰教授隨後表示,楊義先生是當代人文領域的一顆璀璨明珠,他的學術成就,思想與貢獻,在中國語言文學領域獨領風騷。 他以深刻的思考與卓越的學術造詣,引領我們穿越時空,建立了古代與現代,思想與文學,哲學與歷史之間的橋梁,創造了一個包容多元,充滿活力的學術文化思想體系。 他的學術創造力,滲透力,領悟力及原創力都堪稱當今世界一流。 他爲漢語文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智慧。 楊老師的學術思維不拘一格,他不依賴考據與傳統思路,而是以開放的思想觀念,以獨特的學術悟性,爲我們創造了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學術世界。 他的研究思路不僅開拓的古代文化思想研究的新領域,而且為後世學者提供了豐富的研究素材和思想啓發。 他的學術貢獻不僅是靜態的學術積纍,更是具有活力和方法論,可以不斷激發後人的思考與探討。

張環老師表示,由朱壽桐教授簽發的這次會議的通知寫了一句話,稱楊義是為學術而生,為學術而死的智者勇者。我覺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楊義的人生,他為學術付出了無數艱辛,學術也向他回饋了無盡的快樂。楊義生命的特異是能夠隱於鬧市,遮罩嘈雜,潛心學術,心無旁騖,永遠沉迷於新的發現和認知,並且特別樂意和別人分享。他把學術研究成果和思想智慧留在了課堂,贈給他的數10位博士後博士生和北京澳門兩地的眾多學生,最終他滿載學術成果歸於天命,可是他還有未完成的學術計劃抱憾離世。他的視野和學術情懷像大海一樣遠闊,大海撫育了他,他的學術激情像一團火始終在熊熊燃燒,激情之火熄滅之時,生命也走到盡頭,回歸大海。「在我們那屆現代文學研究生中,楊義是最早出版專著,最早成名的一個。他後來提出重繪中國文學地圖,編撰大文學史,直接問鼎古代文學的高地。 楚辭與唐詩,這是他的第二個學術高峰。 到了退休前後,60多歲的楊義又一次轉向轉到古典群經的研究,對孔孟老莊孫子兵法呂氏春秋等經典進行還原和示意,力圖貫通古今,突破舊學,打了一場學術研究的大仗。」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文教育研究所榮譽所長溫儒敏教授如是說。

最後,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教授以《大國學術與楊義格局》為題對本次會議做出總結。他認為,大國學術這個話題在學術界有多人討論,儘管楊義先生不是提出者,但是大家都清楚,能夠真正體現大國學術格局的內涵,體現大國學術的學術威嚴,非楊義先生莫屬。朱壽桐教授表示,我們的會議以綫上視頻會議的形式進行,視頻會議有不少的缺憾,不能見面,不能握手,不能擁抱,交流起來也不像現場那麼方便。但是視頻會議有明顯的優勢,一個就是中外東西南北,中國外國的學者,可以有一個共同的空間與時間來研討問題。衆所周知,我們在疫情期間首創了綫上進行國際會議這一形式,當時楊先生也在現場。所以這些經歷讓我想到視頻會議,特別適合於我們今天的話題,今天的活動和今天的會議。大家今天的發言都非常精彩,但是由於今天的主題沒辦法鼓掌,也不能鼓掌,沉靜地展開我們的學術更爲適合。今天參加學術會議的,除了今天發言的各位,還有張懷老師的家人,楊義先生當年的朋友、戰友、同事,人大的同學,老鄉等。朱壽桐教授衷心地希望各位,繼續研究楊義的學術,充分地交流楊義先生的精神與研究成果,將楊義先生的精神發揚光大。

參與是次研討會的嘉賓有澳門大學前校長、楊義先生生前友好趙偉,《文化中國學刊》總主編張子夜,《中文學刊》主編莊偉杰,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郝慶軍,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常務副館長黃喬生,馬來西亞准拿督朵拉,歐華新移民作家協會主席、荷蘭漢語文學作家夢娜,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語文教育研究所榮譽所長溫儒敏,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徐建委,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杰,人文學院助理院長張月教授,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王思豪教授,以及學術界代表和澳大師生近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