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拜訪中聯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

李雪飛部長接見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張彥教授一行

 

李雪飛部長與張彥教授進行交流

 

2025 年 1 月 21 日上午,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張彥教授率中心同事一行拜訪中央駐澳門聯絡辦公室教育與青年工作部,得到李雪飛部長的熱情接待。會談中,張教授就中心未來的工作向中聯辦進行了詳細的彙報。李部長表示,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也肯定了中心對推動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工作。

 

交流中,李部長強調了立德樹人及內聯外通的主要任務。他指出,在澳門,青少年、文化和教育對於發展及傳統文化的保護具有重大意義。要以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為核心及根基進行青少年教育,強化青少年對祖國強大的認同及自豪感。為中心指明了工作的四個方向:首先,讓青少年深度認同中華文化,築牢文化自信;其次,鼓勵青少年融入「一帶一路」倡議,講好中國故事;第三,充分發揮澳門中西交融的優勢,促進多元文化交流;最後,發揮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優勢,與國內一流學府進行對接交流,為澳門的發展提供人才和視野支援。

 

李部長和張教授兩人皆認為,澳門正迎來高等教育的春天,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肩負著重要使命。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澳門青少年關乎澳門與祖國的未來,需加強青少年教育培養,突出歷史文化與國情教育,增強其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愛澳情懷,積極投入「一國兩制」事業。

 

出席拜訪見面會的還有中聯辦教青部李勇先副部長、李詠樂副處長,以及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鄭寧人副主任,行政主任王經猛先生。

賡續航天精神 砥礪強國擔當—第八屆航天精神書法展澳門巡展

嘉賓合照

2024年12月19日,“賡續航天精神 砥礪強國擔當——第八屆航天精神書法展澳門巡展”在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開幕。本次巡覽展期10天,共展出近百幅作品,參展作者名家薈萃,佳作雲集,本次巡展由中國航天書法家協會指導,上海航天局工會、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澳門中華文化產業促進會主辦,上海航天書法家協會、上海市閔行區書法家協會、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上海空間推進研究所、上海永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承辦,是澳大中國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

當天,澳大副校長許敬文,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持續教育處代處長陳澤賢,澳門特區政府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邢榮發,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澳大紹邦書院代院長譚錫忠,航天精神書法展代表團團長、上海航天書法家協會主席楊永法,航天精神書法展代表團副團長、上海永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書記馮學澤,澳門中華文化產業促進會理事長何偉新、副理事長洪玲玲,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沈亞洲,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李曉榮,上海永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理事何文等領導嘉賓以及澳大部分師生代表出席了開幕式。

李昕主席視頻發言

開幕式上,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航天局副局長、工會李昕主席向巡展開幕發來視頻祝賀。他提到,中國國家航天局、上海航天局在航天事業上分別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澳大一直有著密切合作,並取得豐碩成果。

朱壽桐教授發言

朱壽桐主任在發言中指出,航天精神是中華民族在探索宇宙過程中形成的偉大精神,書法藝術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兩者的結合相互輝映,激發出新的靈感。他分享了對航天精神對書法藝術啟發的獨到見解,強調航天精神為書法藝術帶來了新的境界。

楊永法主席發言

楊永法主席介紹了航天精神書法展的基本情況,並表示將持續堅定文化自信,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澳門成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航天精神書法展代表團贈書法作品

剪綵儀式

嘉賓合照

活動中,航天精神書法展代表團與朱壽桐教授互贈紀念品,並在眾人見證下進行了剪彩儀式。隨後,代表團的書畫家在現場揮毫,為嘉賓和師生贈送書法作品。馮學澤副團長表示,此次活動深化了滬澳情誼,每一幅贈送的作品都如同播撒在滬澳情誼土壤中的種子,未來必將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他期待未來能為兩地文化交流注入更多活力,書寫親如一家的動人篇章,助力築牢滬澳情誼的堅固基石。

澳大開放日——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飛花令遊戲」及「張彥水墨寫生作品展」順利舉行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在開放日準備了「飛花令遊戲」及「張彥水墨寫生作品展」,為校園帶來了一場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參與的人數多達五百五十多人。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以「飛花令遊戲」這一傳統的詩詞游戲形式,是參與者在你來我往的比拼中感受到了詩詞的韵律之美和文化內涵。活動現場氣氛積極熱烈,參與者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飛花令遊戲」中。一句句經典詩句從他們口中脫口而出,如行雲流水般自然。從「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思鄉情懷,到「大漠孤烟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風光;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品格,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心境,大家在詩詞的海洋中盡情遨游,展現出深厚的詩詞功底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與此同時,「張彥水墨寫生作品展」也吸引了眾多師生前來觀賞。展覽展出近50幅精美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觀作品。這些作品通過傳統筆墨深入探討「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並探索「文化交流」的新模式。漫步展廳,觀眾仿佛跟隨張教授的筆觸,從澳門出發,沿著海上絲綢之路,直至泰王國湄南河,領略沿途的風土人情與自然景致。作品中既有厚重的歷史感,又有一路的旖旎風光,每一幅都凝聚著画家對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此次開放日「飛花令遊戲」及「張彥水墨寫生作品展」順利舉行,不僅豐富了澳大師生的課餘文化生活,更在校園中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通過這一活動,同學們在詩詞的世界中愉快交流、相互學習,進一步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飛花令遊戲」參與者合照

「飛花令遊戲」參與者領取獎品

「飛花令遊戲」參與者正排隊遊玩

「張彥水墨寫生作品展」參與者觀賞作品

「張彥水墨寫生作品展」參與者觀賞作品

聚焦第五屆澳門人文社科教育論壇——澳門《中國語文》教材與教法

2024 年 12月14日下午,第五屆澳門人文社科教育論壇于澳門大學崇文樓廳隆重舉行。來自澳門各界的教育者齊聚一堂,圍繞“澳門《中國語文》教材與教法”這一關鍵議題,展開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研討。

本次論壇出席的嘉賓涵蓋學界、教育管理部門、一線學校等多個領域。澳門大學榮休教授李觀鼎先生作為主題演講人,帶著深厚的學術積澱前來論壇分享;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與青年工作部張傳偉調研員、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課程發展及評核處鄭錫傑處長,積極參與論壇並計劃準備進一步優化資源調配;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林發欽教授、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范良火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張健教授等學者,從不同學術視角為論壇注入理論支撐;還有來自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的徐梅英副校長,以及濠江中學、培正中學等眾多學校的語文科組長和一線語文老師們,他們是教學實踐的直接參與者,滿懷著對教育的熱忱與日常積累的寶貴經驗。

論壇開場,由張健副院長上台致歡迎辭,言辭間盡顯對此次論壇的殷切期許。他指出,澳門人文社科教育論壇一路走來,始終堅守促進學術交流、推動教育創新、加強文化傳承的初心,已然成為區域內的標誌性教育盛會。強調語文作為一國文化的核心載體,對於建構澳門學子的文化、民族與國家認同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回首過往,澳門《中國語文》教育成績斐然,教材編寫愈發體系化、多元化,融入本土風情與時代脈搏,教學模式也從傳統講授向情境、探究、合作等多元方式華的變,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然而,時代浪潮滾滾向前,新挑戰與新機遇接踵而至,本次論壇正是搭建平台,廣聚各方智慧,力求為基礎語文教育闢出新徑。

張健教授

論壇的上半場是李觀鼎教授的主題演講 “踐行《新課標》用好‘新教材’”。自 2021 年特區政府教青局攜手廣東教育出版社推出澳門中小學語文 “新教材”,以及 2022 年教育部頒佈《新課標》以來,二者的深度融合與落地實踐成為教育改革攻堅重點。李教授開篇點明語文課程 “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 的特質,深入剖析 “人文性” 根源,從傳統文化 “天文”“人文” 對應中,萃取人文精神內涵,即對人的全方位關懷,將其融入語文課程,為學生全面成長築牢根基。聚焦 “核心素養”,涵蓋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維度,是語文課程育人的核心指向。

談及 “新教材” 亮點,李教授指出兩大關鍵轉變。一是單元教學對單篇教學的革新,以核心概念串聯,兼顧單篇個性與關聯,借單篇整合深化知識內涵,助力學生讀寫進階。二是閱讀教學取代講授教學的轉型,點明閱讀能力是自學之基,關乎全科學習與綜合素養提升。面對 “新教材” 閱讀要求升級,教師當著力喚醒學生主體意識,助力其掙脫傳統閱讀束縛,變身文本互動主角;充分尊重學生閱讀自主性,依循閱讀個性化本質因材施教;教師找准自身多元角色,作為組織者精心佈局教學環境,作為推動者全程引導激勵,作為參與者平等融入閱讀進程,融入啟發思考元素,規避灌輸弊端。同時,兼顧閱讀能力多維度培養,權衡知識與能力關係,以實踐為導向,助力學生成長為語言運用達人。

李觀鼎教授

主題交流討論環節在邵朝陽教授的主持下掀起熱潮。勞校中學梁寶欣老師率先分享教材運用與教學方法的切身感悟;濠江中學附屬小學蔡含姝老師則敞開心扉,談到教學中的疑難困惑,激發眾多共鳴探討;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徐梅英副校長立足管理高度,暢談教法改革心路歷程,分享統籌資源、引領教師成長、推動教學創新的實戰經驗。李觀鼎教授對該討論予以評價並高度肯定。邵教授的總結點明了提升澳門基礎教育語文教學水準三大要點:政府主導統籌,吸納骨幹教師參與教材教法精研,開展系統教師培訓賦能;學校擔起全盤規劃重任,協同各學段、單元教學節奏;教師個體須積極奮進,持續提升語文素養。

主題交流環節結束後,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范良火教授與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教授分別發表總結致辭。他們對論壇研討成果給予高度肯定,寄語參會人員將智慧成果帶回校園、融入日常教學,持續為澳門語文教育注入澎湃活力,推動澳門人文社科教育邁向更高峰。

范良火教授

朱壽桐教授

第三屆「十分澳門」短視頻創作大賽圓滿結束

2024年11月25日(週一)下午,第三屆中國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的「十分澳門」短視頻創作大賽頒獎典禮,在澳門大學崇文樓(E34)盛大舉行。此次活動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與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聯合主辦,主題為「十分澳門」,旨在弘揚與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彰顯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獨特風貌,並加深澳門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心與認同感。

比賽自啟動以來,吸引了眾多澳門高校學生及中國文化推廣大使的熱情參與,他們紛紛提交了一系列精彩的作品。歷時兩個月的嚴格評審,最終選出了一等獎隊伍一支、二等獎隊伍兩支、三等獎隊伍四支以及優異獎隊伍兩支。

在頒獎典禮上,嘉賓們為獲獎者頒發了榮譽證書及獎金,並現場播放了一等獎作品《「涼」新發現》,讓現場觀眾一睹為快。

本次活動有幸邀請到多位嘉賓出席,包括澳門大學副校長莫啓明教授、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杰教授、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教授、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教授、副主任鄭寧人博士以及學術研究部主任邵朝陽教授等。

獎項獲獎者作品名稱
一等獎彭嘉妮、盧祉伶《「涼」新發現》
二等獎陳梓妍、張曉嵐、王文靜、葉惠敏《隱於「澳」字》
何天諾、葉凱琳《潭仔探源》
三等獎黃詠桐、張若晗、佟欣儒、何民亨《澳門的廟宇文化》
李騏淏、羅涵珺、劉芳媛、林姿吟《澳門:文化薈萃之城》
王羨珺、鄭珺然《福隆新說:澳門古街新故事》
陳欣桐《盛世蓮花,璀璨澳門》
優異獎魏子涵、武彥彤、陳子祺、龍姝含、《濠鏡·和鳴》
蔡悅《澳門時光膠囊——鄭家大屋》

 

澳門大學副校長莫啓明與一等獎獲獎者合影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杰與二等獎獲獎者合影

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與三等獎獲獎者合影

 

 

江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先生一行莅臨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202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