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鑄紅色記憶:澳門大學考察團感悟廣西百色的歷史文化傳承
/在: 文章, 新聞, 活動 /通過: Ho Sok Fong sokfongho2023年9月30日至10月4日,由澳門大學、澳大人文學院與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聯合舉辦的“廣西·百色紅色文化考察團”順利開展。團隊得到澳門大學的大力支持與廣西人民的熱烈歡迎。參加本次考察的有來自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研究生、澳門中小學中國文化推廣基地教師與澳門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共29位師生。本次考察旨在更好地讓澳門的師生走進中國內地,體驗國家文化之博大精深,增強國家意識和民族自豪感。五天時間,團隊相繼巡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百色與桂林,參觀了百色起義紀念園、粵東會館,遊覽桂林象鼻山、龍脊梯田與靖江王府等,深入瞭解廣西的紅色文化以及當地的民俗文化特色。
(考察团于百色起義紀念園合影)
考察團於國慶當天參觀了粵東會館,即當年百色起義的指揮部,其磚木結構的古建築,具有南方古建築的藝術傳統和風格。而後又參觀了大型百色起義紀念園,此處全面展示了有關百色起義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敘述,包含百色起義紀念館、右江民族博物館、百色起義紀念碑、紅軍橋、南閣亭、兩廣青年友誼園等重要革命歷史文化資源。這次參觀,讓來自澳門的眾多師生深刻體會到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探索的不易,革命隊伍“百折不撓、實事求是、依靠群眾、團結奮鬥”的優秀品質深深打動著團隊,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考察团参观粵東會館)
10月2日,團隊來到桂林灕江江畔,觀“象山水月”奇觀、普賢寶塔、三花酒窖、愛情島等。而後探索了木龍湖北側遺留的宋代東鎮門、宋城牆遺址等歷史人文景觀。從百年前的百色起義到今日之歡度桂林國慶,穿過九十多年的時空的迷霧與古今鴻溝,我們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個廣西這塊紅土地上曆久彌新的壯麗畫卷:從成為中央紅軍的一支勁旅到堅守右江二十年,紅旗不倒、火種不滅,無不生動展現起義先烈與古往聖賢的英雄氣概與奮鬥精神。
(考察团漫步紅軍橋)
10月3日,團隊來到桂林龍脊,踏千步階梯,遊覽“世界梯田之冠”龍脊梯田與平安寨,暢遊平安壯寨、七星伴月、九龍五虎等美景。金秋佳節,只見稻穗飽滿、躬身敬禮,正如同廣西人民一般熱情好客。
(团员实拍龙脊梯田)
10月4日,考察團日遊一江四湖,乘坐遊船暢遊桂林灕江市內段、榕湖、桂湖、杉湖、木龍湖,看遍桂林的青山綠水。最後,團隊深度考察了國家 5A 景區獨秀峰與靖江王府。這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謙的藩王府,靖江王城外圍有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牆。團隊遊覽此地,體驗拓“福”與科舉,穿越明清兩個朝代後,看到反清複明與抗戰後殘垣頹壁,只有獨秀峰下的靖江王府歷盡興衰浮沉,任時光流轉,風水與文脈長存。
(考察团遊靖江王府)
經過此次廣西·百色紅色文化考察,澳門師生實地尋訪古今重大歷史,深入瞭解和體驗了廣西文化的精髓,進一步提升了對廣西文化的理解。同時,此次活動還促進了澳門與內地城市的學術交流合作,推動澳門的教育事業和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拓展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力。
紀念楊義風采格局,開拓大國學術境界——「大國學術與楊義格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澳門大學舉辦
/在: 文章, 新聞, 新聞稿 /通過: Tong Ho Kei stephenietong2023年9月23日,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和澳門大學南國人文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大國學術與楊義格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澳門大學舉行。本次會議採取線上視頻國際研討的形式,眾多海內外學者和師生相聚在一起,就大國學術與楊義格局進行交流。
會議伊始,澳門大學前任校長、楊義先生生前友好趙偉教授致辭表示,楊義先生他不僅在中國語言文學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對中國的教育界貢獻良多。一個先進的國家,應該對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學是崇敬的,不斷發揚光大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自立自強於世界。在這方面,楊義先生作爲旗艦性的人物,對我們的國家與民族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趙偉教授希望大家能跟隨楊義先生的腳步,把中國語言文學,不斷發展好,使我們的大學,是我們的國家,與世界之鄰而不敗。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杰教授隨後表示,楊義先生是當代人文領域的一顆璀璨明珠,他的學術成就,思想與貢獻,在中國語言文學領域獨領風騷。 他以深刻的思考與卓越的學術造詣,引領我們穿越時空,建立了古代與現代,思想與文學,哲學與歷史之間的橋梁,創造了一個包容多元,充滿活力的學術文化思想體系。 他的學術創造力,滲透力,領悟力及原創力都堪稱當今世界一流。 他爲漢語文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智慧。 楊老師的學術思維不拘一格,他不依賴考據與傳統思路,而是以開放的思想觀念,以獨特的學術悟性,爲我們創造了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學術世界。 他的研究思路不僅開拓的古代文化思想研究的新領域,而且為後世學者提供了豐富的研究素材和思想啓發。 他的學術貢獻不僅是靜態的學術積纍,更是具有活力和方法論,可以不斷激發後人的思考與探討。
張環老師表示,由朱壽桐教授簽發的這次會議的通知寫了一句話,稱楊義是為學術而生,為學術而死的智者勇者。我覺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楊義的人生,他為學術付出了無數艱辛,學術也向他回饋了無盡的快樂。楊義生命的特異是能夠隱於鬧市,遮罩嘈雜,潛心學術,心無旁騖,永遠沉迷於新的發現和認知,並且特別樂意和別人分享。他把學術研究成果和思想智慧留在了課堂,贈給他的數10位博士後博士生和北京澳門兩地的眾多學生,最終他滿載學術成果歸於天命,可是他還有未完成的學術計劃抱憾離世。他的視野和學術情懷像大海一樣遠闊,大海撫育了他,他的學術激情像一團火始終在熊熊燃燒,激情之火熄滅之時,生命也走到盡頭,回歸大海。「在我們那屆現代文學研究生中,楊義是最早出版專著,最早成名的一個。他後來提出重繪中國文學地圖,編撰大文學史,直接問鼎古代文學的高地。 楚辭與唐詩,這是他的第二個學術高峰。 到了退休前後,60多歲的楊義又一次轉向轉到古典群經的研究,對孔孟老莊孫子兵法呂氏春秋等經典進行還原和示意,力圖貫通古今,突破舊學,打了一場學術研究的大仗。」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文教育研究所榮譽所長溫儒敏教授如是說。
最後,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教授以《大國學術與楊義格局》為題對本次會議做出總結。他認為,大國學術這個話題在學術界有多人討論,儘管楊義先生不是提出者,但是大家都清楚,能夠真正體現大國學術格局的內涵,體現大國學術的學術威嚴,非楊義先生莫屬。朱壽桐教授表示,我們的會議以綫上視頻會議的形式進行,視頻會議有不少的缺憾,不能見面,不能握手,不能擁抱,交流起來也不像現場那麼方便。但是視頻會議有明顯的優勢,一個就是中外東西南北,中國外國的學者,可以有一個共同的空間與時間來研討問題。衆所周知,我們在疫情期間首創了綫上進行國際會議這一形式,當時楊先生也在現場。所以這些經歷讓我想到視頻會議,特別適合於我們今天的話題,今天的活動和今天的會議。大家今天的發言都非常精彩,但是由於今天的主題沒辦法鼓掌,也不能鼓掌,沉靜地展開我們的學術更爲適合。今天參加學術會議的,除了今天發言的各位,還有張懷老師的家人,楊義先生當年的朋友、戰友、同事,人大的同學,老鄉等。朱壽桐教授衷心地希望各位,繼續研究楊義的學術,充分地交流楊義先生的精神與研究成果,將楊義先生的精神發揚光大。
參與是次研討會的嘉賓有澳門大學前校長、楊義先生生前友好趙偉,《文化中國學刊》總主編張子夜,《中文學刊》主編莊偉杰,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郝慶軍,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常務副館長黃喬生,馬來西亞准拿督朵拉,歐華新移民作家協會主席、荷蘭漢語文學作家夢娜,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語文教育研究所榮譽所長溫儒敏,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徐建委,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杰,人文學院助理院長張月教授,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王思豪教授,以及學術界代表和澳大師生近百人。
2023大灣區視覺藝術群英會展覽在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圓滿舉行
/在: 文章, 新聞, 新聞稿 /通過: Ho Sok Fong sokfongho2023年8月5日,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澳門書法家協會、饒炳雄視覺藝術研究會、香港多元視覺藝術協會,聯同澳門數碼攝影、深圳青年攝影家協會、深圳市天麗慧眼光學有限公司、佛山市女文藝家協會聯合舉辦的「2023 大灣區視覺藝術群英會展覽(澳門區)」正式開幕。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辭
主辦方向朱壽桐教授頒發紀念品
嘉賓剪綵
本次展覽在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崇文樓(E34)多功能展覽廳G016隆重舉行,吸引了眾多大灣區藝術家。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教授表示視覺藝術是值得推廣的中華歷史文化藝術,在這次展覽受到不同藝術領域上也能容和一起把藝術真正升華,惠及後進。澳門書法家協會主席龔寶美致辭時表示,國家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而灣區無論在工業、商業、金融,創科及文藝存著好大發展力量。是次參展作者包括李錦賢、鄺煒利、傅世亨、李標、梅薇絲、吳連城、陳炳忠、文建君、陳新強、甄國富、龔寶美、夏少麗等。同時主辦方期望藉活動促進大灣區視覺藝術家的交往和團結。
開幕式嘉賓合照
嘉賓們參觀展覽
“立橋銀行與澳門大學合作備忘錄簽署暨徵文比賽啟動儀式”順利舉辦
/在: 文章, 新聞, 新聞稿 /通過: Ho Sok Fong sokfongho2023年8月3日,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立橋銀行及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成功合作舉辦“立橋銀行與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合作備忘錄簽署暨徵文比賽啟動儀式”。本次儀式由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和立橋銀行執行董事暨首席執行官鍾兆輝共同主持,並由澳門大學教務長林朗為和立橋銀行獨立董事劉本立見證。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代表關小燕亦出席簽約儀式。
大合照
本次儀式中,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表示,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作為“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組成單位元之一,舉辦“5000年文明遇見2023”徵文比賽旨在讓澳門年輕人結合祖國5000年文明,思考澳門的過去與未來,並讓參賽者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和探討中華文明在當今社會如何發揮作用,推動國家建設和人類文明的進步。
“5000年文明遇見2023”徵文比賽由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立橋銀行及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合辦,期望讓澳門年輕人更深刻地瞭解中國歷史文化,同時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將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是次徵文比賽亦為雙方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將負責相關的比賽評審工作,詳情可瀏覽澳大澳門活動專頁:https://cms.um.edu.mo/wlbankessaycontest/?lang=zh-hant。
簽署儀式
第四期粵港澳中學生“廣府文化”學習體驗班順利舉辦
/在: 文章, 新聞, 新聞稿 /通過: Tong Ho Kei stephenietong傳統與科技的碰撞 ——“中國文化與漢語新詩的前途學術研討會”於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行
/在: 文章, 新聞, 新聞稿 /通過: Ho Sok Fong sokfongho2023年4月13日上午,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與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合辦的“中國文化與漢語新詩的前途學術研討會——《當代詩壇》前70期的總結”,在澳門大學崇文樓舉行,近三十位海内外專家學者綫上綫下共聚一堂,從歷史、文化、詩歌、小説、科技、醫學等方面探討漢語詩歌的發展定力,以及ChatGPT對漢語詩歌的影響和衝擊。著名瑜伽思想學者古儒安然,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袁毓林、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歐陽江河、著名詩人瀟瀟、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張清華於講座上發表講話。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朱壽桐)
(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主任姚京明)
(著名瑜伽思想學者古儒安然)
(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
(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袁毓林)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傅天虹)
(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長于興中)
(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歐陽江河)
(著名詩人瀟瀟)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張清華)
是次“中國文化與漢語新詩的前途學術研討會”,集中探討漢語新詩在面臨科技時展現的定力,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在面對科技和人工智慧的挑戰時,漢語詩歌需要,且有能力保持自己的文化自信。
參與研討會的嘉賓還有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歐陽江河、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張清華、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傅天虹、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吳岩、著名瑜伽思想學者古儒安然、澳門大學滿珍紀念書院代院長張國祥、紹邦書院代院長譚錫忠、霍英東珍禧書院副院長蔣怡、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袁毓林、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長于興中、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孔子學院副院長陳忠等專家學者參與是次論壇。
粵華中學成為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第12所成員 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在: 文章, 新聞, 新聞稿 /通過: Ho Sok Fong sokfongho粵華中學與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簽署《共建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協議》,正式成為第12所加入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的學校。
2023年6月16日,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副主任鄭寧人博士、學術研究部主任邵朝陽博士、編輯出版部主任楊兆貴教授以及特級行政主任關小燕小姐等一行人到訪粵華中學,與粵華中學校長周伯輝神父親切交流。
雙方並於粵華中學千禧館舉行簽約儀式,簽署了《共建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協議》,為粵華中學正式成為“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舉行了授牌儀式。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是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設立的重要建設項目,是中華文化建設與推廣的重要實踐,旨在落實“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交流”的高端定位,在澳門中小學中樹立共同推廣中華文化的典範。
儀式上,校長周伯輝神父對來訪人員表達了熱烈的歡迎。隨後,鄭寧人博士向參與儀式的三百餘名粵華中學師生詳細介紹了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成立歷史,日常工作以及以往舉辦的活動等。鄭博士語言生動、幽默,分享內容豐富充實,贏得了在場師生熱烈的掌聲。
分享結束後,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人員還回答了粵華中學學生代表提出的問題,雙方進行了了親切熱烈的交流。
此次簽約儀式莊重而熱烈,是一次培養家國情懷、領略中國歷史文化精髓和增強中國歷史文化認知的生動體驗。雙方也將會合辦多樣性的中國歷史文化推廣活動,共同促進澳門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歷史文化、推動澳門中國文化和歷史研究,加深學生對中華歷史文化的認知與瞭解,培養愛國愛澳人才。
大合照
地址:
中國澳門氹仔
大學大馬路
澳門大學
崇文樓(E34)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
聯絡電話:
(853) 8822 2708
傳真:
(853) 8822 2383
電郵地址:
cchc.info@um.edu.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