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東江縱隊紅色征程 共築愛國精神豐碑
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6周年之際,由澳門廣州社團總會、澳門汕尾市同鄉總會、海陸豐同鄉會、澳門惠州同鄉聯誼會、澳門中山同鄉聯誼會及澳門教青局聯合主辦的“重走東江縱隊的足跡之澳門教育界領導參訪交流團”於4月12日至14日赴廣東省中山、汕尾、惠州、廣州四地開展參訪活動,重溫東江縱隊抗日歷史,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張彥教授等40餘位澳門教育界領導參加了此次意義非凡的參訪交流活動。
12日上午,參訪交流團在中山舉行了莊重的起步儀式。隨後,交流團一行參觀了古氏宗祠、楊殷故居及楊殷烈士紀念展覽。在楊殷故居,通過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和一份份詳實的資料,深入瞭解楊殷烈士為革命事業不懈奮鬥的一生,深刻感受到他堅定的信仰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12日下午,交流團從中山轉抵汕尾。在銅鑼寨村和中共海陸豐中心縣委舊址(沁園),瞻仰紅色文物、聆聽英雄故事。當地講解員聲情並茂地講述著東江縱隊在汕尾地區的戰鬥歷程和革命事蹟,讓交流團成員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深刻認識到,汕尾這片紅色土地孕育了無數英雄兒女,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3日上午,交流團繼續汕尾行程,前往海豐縣參觀紅宮紅場。海豐是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誕生地,彭湃作為中國農民運動先驅,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被毛澤東稱為“農民運動大王”。這是他為首的共產黨人領導海陸豐人民建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革命活動場所。交流團成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深入瞭解中國農民運動的歷史和彭湃烈士的革命事蹟。
13日中午,交流團從汕尾轉抵惠州,前往博羅縣參觀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及東江縱隊紀念館。在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仿佛看到了當年東江縱隊指揮員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場景;在東江縱隊紀念館,豐富的展品和詳實的史料全面展示了東江縱隊的發展歷程和光輝戰績。通過參觀學習,交流團成員對東江縱隊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13日傍晚,交流團抵達廣州市,於二沙島陶然軒舉行分享會。活動特邀彭湃烈士孫女彭伊娜女士作主題分享,她以“甘心赴國憂——彭湃烈士的愛國情懷及家風傳承”為題,講述了彭湃烈士雖出身富貴,卻心系家國危亡、百姓疾苦,毅然捨棄家產投身變革,以生命踐行救國理想的可歌可泣故事。同時,她分享了其家族後人彭士祿院士獻身祖國核潛艇事業。她呼籲澳門年輕一代銘記初心,為澳門與國家的繁榮發展繼續貢獻力量。
此次“重走東江縱隊的足跡之澳門教育界領導參訪交流團”活動,不僅是一次紅色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傳承。通過實地參觀、聆聽講解和交流分享,深刻領悟了東江縱隊精神的內涵和價值,進一步增強了澳門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和情感聯繫。在未來的日子,這種紅色精神將在澳門教育界生根發芽,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將會繼續宣傳和推廣革命精神,激勵更多澳門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