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之路:澳門大學研習營延續不朽的長征精神

2023年12月20日至25日,由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與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聯合舉辦的“貴州·遵義紅色文化研習營”順利開展。團隊得到澳門大學的大力支持與貴州人民的熱烈歡迎。參加本次考察的有來自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研究生、澳門中小學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教師與澳門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大使共36位師生。本次研習旨在更好地讓澳門師生重走紅軍長征之路,學習長征精神,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國家意識和民族自豪感。五天時間,團隊相繼巡禮“中國苗族文化藝術館”西江千戶苗寨,參觀了紅軍四渡赤水紀念館、息烽集中營、遵義會議會址,游覽青岩古鎮等,深入瞭解貴州的紅色文化以及當地的民俗文化特色。

研習營於20日遊覽了西江千戶苗寨,整個苗寨1285戶苗家的木質吊脚樓依山傍水而建,層層叠叠,與其說這是個村寨,不如說是一片由吊脚木樓組成的森林,自山頂直鋪到山脚,將整座山都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這裏被譽爲“中國苗族文化藝術館”,是研究苗族歷史文的“活化石”。這次遊覽,來自澳門的師生領略和認識了中國苗族漫長的歷史,感受到了苗族的文化特色,民族自信不斷提高。

12月21日,研習營來到丹寨萬達小鎮,它是一座以苗族、侗族傳統特色建築爲基礎的小鎮,正所謂“雲上丹寨、大美非遺”,澳大研習營在這裡盡情感受到了以丹寨歷史文化爲核心的民族風情。 之後,研習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産“蠟染製作”,與“靛染工藝代表性傳承人”面對面交流學習,參與千年蠟染體驗,親手完成從畫制圖案、染色、漂洗、退蠟等各道工序,隨著花紋的逐漸顯現,到最終呈現出美麗的圖案,一份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隨後,研習營前往游覽“5A級風景名勝區”——青岩古鎮,在古色古香的青岩古鎮裏,有穿著民族服飾的當地人、千奇百怪的小買賣,研習營的師生們情不自禁地融入到這種愜意的生活中。巷弄裏的傳統建築,充滿神秘感的民俗風情不禁令人沉醉和嚮往。

12月22日,研習營前往游覽息烽集中營。息烽集中營是抗戰期間國民黨堅持“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反動政策而設立的關押共産黨人和愛國進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監獄,與重慶白公館、渣滓洞集中營、江西上饒集中營同爲抗戰期間國民黨設立的四大集中營。這次參觀,研習營的師生們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烈們不屈不撓,堅决反抗鬥爭精神,他們表示會在之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繼承先烈遺志,發揚先烈精神,努力奮進。

12月23日,研習營參觀了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園,紀念園主要由紀念塔、浮雕墻、渡口紀念碑和展覽成列館組成。在紀念園內,團隊師生瞭解了四渡赤水之戰的全過程,體會了紅軍四渡赤水出奇兵豐功偉績的來之不易。

之後,研習營到達婁山關, “婁山關戰鬥”是遵義戰役關鍵性的一仗,是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

12月25日,研習營一行參觀了遵義會議會址。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産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爲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遵義會議會址內的陳列館、會議室、革命文物、歷史資料、歷史照片,讓研習營對革命先烈勇于鬥爭、百折不撓、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感到深刻認識,瞭解這段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的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紅色歷史來繼承和發揚遵義會議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用革命文化傳播和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爲廣闊的發展前景。

經過此次貴州遵義紅色文化的研習,澳門師生實地尋訪了貴州紅色歷史,深入瞭解和體驗了貴州文化的精髓。本次活動是一次傳承革命精神,庚續紅色基因之旅,促進了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不可缺少的紅色革命文化的認知。

文化薈萃:南昌「尋根·拾憶」紅色研習深度交流

2023年12月16日至12月21日 ,由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和南昌大學聯合主辦的「尋根·拾憶」紅色文化研習活動啟程。這一盛事是第二屆中國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獲得澳門大學的積極支持,並受到南昌大學師生熱情歡迎。參與考察的包括來自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研究生以及澳門中國文化推廣大使等共11位師生。

此次考察的目的在於透過實際參與紅色文化研習活動,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學術事務部主任邵朝陽教授親自帶領澳門大學中國文化推廣大使踏足江西紅土地,協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和文化觀。同時,活動旨在搭建內地與港澳地區的文化交流平臺,協助澳門大學學生更深入地瞭解江西紅色文化和歷史文化,領略贛鄱大地的魅力。透過交流合作,促使贛澳學生在溝通中深化對大中華地區的理解和責任感,並在其中建立跨地域的友誼,共同探討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合作機會。

本專案採用了「6場線上講座+6天實地調研」的模式,帶領澳門大學師生在線上及線下共同遊歷江西11個地方,深刻感受江西的獨特魅力。活動的選擇「十一」有其獨到之處,既代表江西的11個地級市,又恰逢國慶之日,更寓意著「拾憶」,通過講座介紹江西11個地級市的代表文化,進而通過實地調研引領澳門學生深入了解江西的紅色、綠色、古色和金色文化,喚醒澳門師生的中華民族記憶,提升其中華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進一步激發其民族自豪感。

在即實地調研與實踐時期,南昌大學組織澳門師生走訪江西南昌、吉安等地進行實地研習與調研實踐。這包括在八一廣場舉行升旗儀式、參觀遊覽八一起義紀念館、滕王閣、南昌大學校史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和VR主題樂園,以及赴井岡山等革命老區展開實地紅色文化研習等活動。透過實踐交流,港澳學生深刻感悟江西的紅色、綠色、古色和金色文化,進一步強化中華文化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澳門學生的家國情懷與時代擔當。

慶澳門回歸 安徽陶辛農民書畫在澳門展出

澳門回歸祖國24周年慶暨澳門第二屆中國文化節期間,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中華文化產業促進會、蕪湖市文化和旅遊局、蕪湖市灣沚區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由蕪湖市美術家協會、七房鄉村美術館、陶辛詩書畫學會共同協辦的“陶辛農民書畫展(澳門站)” 12月11日下午在澳門大學崇文樓開幕。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教授在開幕式上表示,中國的美術繪畫一直分為文人畫與農民畫兩種風格。文人畫題材都是很憂鬱、很悲劇化和悲哀的。但農民畫題這個題材都是非常熱愛生活、非常陽光,表達勞動人民的堅韌與樂觀。而這次陶辛農民畫則體現了一種文人化傾向,體現了共產黨領導下“勞動人民知識化”的新農民與新農村特點,體現了文人畫與農民畫相向而行的局面。

展覽爲打造陶辛農民書畫品牌,助力陶辛鄉土文化“走出去”搭建了橋梁,也爲蕪湖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展出的50餘幅作品均出自農民藝術家之手,他們秉著“賡續中華文脈,弘揚國學雅風”的創作初心,潛心創作,充分體現了蕪湖灣沚區陶辛鎮的基層藝術家的審美情趣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作品形式多樣、樸素雅致。爲慶祝澳門回歸祖國的活動增添了艶麗鄉土文化色彩。

本次活動還得到了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灣沚區文化旅遊體育局的指導。澳門特區市政署、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澳門大學、澳門中華文化産業促進會等各界代表出席畫展開幕式。中華文化産業促進會常務理事陶辛農民書畫展聯合策展人胡智傑、安徽工程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陶辛農民書畫展聯合策展人承傑與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教授等發表了重要致辭,對陶辛農民書畫展的創作、組織與宣傳表達了全方位的肯定與支持。

 

“這邊風景”以筆墨呈現灣區風情——深圳南山、珠海香洲、香港、澳門地區書法交流展

爲展示大灣區書法藝術魅力,“這邊風景2023——深圳南山、珠海香洲、香港、澳門地區書法交流展”於2023年12月11日在澳門大學圖書館舉行。展出期間為12月11日至19日。展覽由中共深圳市南山區委宣傳部、深圳市書法家協會指導,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澳門書法家協會主辦,澳門大學圖書館、深圳市南山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深圳市南山區書法家協會、珠海市香洲區書法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香港分會共同協辦。

展覽現場人頭攢動,墨香濃郁,觀衆及作者紛紛就書法欣賞、書寫技巧等問題切磋交流,現場氣氛熱烈。四地書法家通過這個交流平臺,互賞互鑒,爲推動四地書法發展而作出貢獻,呈現灣區書法風情。展出的112件書法作品中,兼具草書、行書、隸書、楷書、篆書等多個書體,體現不同地區書法家的書寫風貌。所展出作品或沉著穩重,或恣性抒情,形式豐富、風格突出,蘊含著傳統文化精神和當代中國價值觀,不僅展現了藝術家高尚的道德涵養和深厚的藝術造詣,更展現了書法家們濃烈的愛國情懷和誠摯的赤子深情,以及他們對弘揚傳統書藝之熱忱。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氣。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教授表示,前幾年在疫情影響下這個展覽堅持舉辦,難能可貴。大灣區書法家通過“這邊風景”以書會友,推動四地書法發展、也以文化的生命力推動了整個區域的發展。此次展出四地書法從不同角度體現了藝術家藝術見識、精神氣質、學養審美、筆墨技巧與含金量等價值,也已成爲灣區四地的一個文化品牌,産生了良好的品牌效應和影響力。

深圳南山區書法家協會主席常弘才構思了書法展之名“這邊風景”,在他看來,四地書法交流展,是用書法作爲四地文化連接之紐帶,是在跨越不同,尋找相同。四地書法交流展以書法增進彼此之間的文化認同和熱愛,增強文化凝聚力。爲此,他以漢簡書體書寫一副對聯“琴言輕若水,詩夢暖于春”謳歌好時代的文學春風、書法春風,字體端莊渾厚,不失生動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