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蘇港澳」古代文學與文化論壇 「文能宗經:中國文學的經學化和經典化」圓滿召開
2025年5月10日至11日,第三届「蘇港澳」古代文學與文化論壇在澳門大學成功舉辦。此次論壇由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和中國語言文學系主辦,江蘇省古代文學學會、南京大學文學院、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協辦,匯集來自江蘇、香港、澳門等多個高校和學術機構的專家教授和青年學者齊聚濠江,圍繞中國古代文學和文化的經典命題展開深度對話。
蘇港澳文學論壇由三地學者聯合發起,始終秉持以文會友與和而不同的學術旨趣,是古代文學領域重要的學術平臺。首届論壇在香港探討「文致太平:漢與唐宋的制度與文學」,第二届論壇于南京思辨「文章奧府: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經典與歷史」,本届論壇來澳門聚焦「文能宗經:中國文學的經學化和經典化」,學術合作持續深化。
開幕儀式中,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文化中心主任張彥教授代表東道主致辭歡迎與會嘉賓的到來,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張健教授寄語青年学者繼承文學經典的人文关怀,推动中国学术未来,江蘇省古代文學學會會長許結教授賀詩一首,期冀會議開創交融傳統創新、匯聚學術智慧、賡續文脈傳承的學術新氣象。
本届論壇設置五場大會發言及兩場分組討論,每場發言均有評議人參與討論。首日議程中,第一場主題發言詮釋古典文本的多元面相,四位學者分別探討《論語》人物評論、漢代曆法新解、史漢異文對比、佛經翻譯對絕句的影響等問題。第二場主題發言圍繞文學與社會文化的歷史對話,六位學者從山水記銘或使事用典,到詩學譜系和文體理論,探討文學創作在秩序建構、經典詮釋與文體演進中的多重效果。
下午第三場主題發言,聚焦社會變遷與文學理論的碰撞,六位學者通過明代詩史建構和「談藝」風潮、士商交往及評本編撰傳播,還有與詞人相關的「名人效應」經典化生產和「詞畫合璧」再生產案例,揭示社會機制對文學經典化與理論創新的深層關聯。第四場主題發言,關注文本的義理、文學、歷史的維度重構,四位學者分別探討《牡丹亭》的理學內蘊、抗戰集句詞的經典化歷程、《紅樓夢》索隱的政治隱喻,以及舊派小說的百年流變,呈現跨時代語境下的新解讀。
首日議程最後,由澳門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分組報告研究論文。第一組聚焦歷史文本的立體解讀,從漢賦徵引、賦論源流到劉宋巡狩禮制,結合唐代女性形象書寫與清人史評實踐,展現文學與制度、思想史的多維互動。第二組聚焦跨界流動的文學圖景,從明清移民貴州的文學書寫、域外行旅詩文、戲曲的文化記憶到小説的感官書寫,透過地緣游移、文化記憶與感官敘事,揭示文學創作在時空流轉中豐富的文化維度與文本生產機制。
在次日議程中,大會第五場彰顯傳統與創新的方法論突破,六位學者從《周易》義理、詩學譜系批評到「賦史」問題討論,通過歷史敘事演進、碑誌版本考辨及大語言模型詩學實驗,展現經典詮釋與數字人文的跨域張力。
經過深入討論和思想交流,論壇圓滿結束。閉幕式由澳門大學人文學院王思豪教授主持,許結教授填詞一闋慨嘆英才匯聚濠江勝境、激蕩思想、留存雅韻,期許學術傳承與未來共譜新章,張健教授呼應開幕寄語,再次鼓勵青年學者,思考普遍的學術原理,肩負起中國學術的未來。期待未來的蘇港澳古代文學與文化論壇携手向前,同心並力開創古典文學研究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