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舉辦首屆中醫文化國際論壇—-聚焦大健康與中醫文化傳承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於2024年4月25日至28日隆重舉辦了首屆中醫文化國際論壇,主題為“大健康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此次論壇深入探討了健康與中醫的密切聯繫,並突顯了中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論壇開幕式上,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致歡迎辭,對遠道而來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並對本次學術盛會的舉辦表達了殷切期望,他表示,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通過此次研討會,我們希望能夠融匯中醫與傳統文化,在豐富的中華文化體系中發掘新價值。接著,由古儒·安然發表講話,他指出中醫能夠洞察人體各處的複雜聯繫,這種治病策略所體現的哲學思想值得在醫學領域中受到更廣泛的關注。而自己自小學習與傳播中醫是對為了回饋祖國,能夠通過中醫治病救人是自己的榮幸,若能推動中醫文化的傳播則更覺有幸。古儒·安然是馬來西亞籍的中醫、教授及國際瑜伽教練,通曉多種語言,擁有豐富的醫學與瑜伽背景。他曾於哈佛大學等知名學府演講,主題涵蓋東西方哲學、量子力學與修行學。他創辦了多個禪修與瑜伽中心,致力於推廣身心健康教育,並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澳門大學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李鵬發表致辭,他指出,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著力發展中醫藥產業,而中醫藥又是澳門大學極具特色且重點支持的研究領域,此次會議能夠利用澳門作為中西方文化交流橋頭堡的區位優勢,進一步推動中醫藥走向國際。古儒·安然是馬來西亞籍中醫、教授及國際瑜伽教練,通曉多種語言,擁有豐富的醫學與瑜伽背景。他曾於哈佛大學等知名學府演講,主題涵蓋東西方哲學、量子力學與修行學。他創辦多個禪修與瑜伽中心,致力於推廣身心健康教育,影響深遠。隨後,國際(澳門)中醫藥暨生物產業發展聯盟代表王海濤表示當今澳門中醫藥發展也正面臨著重大需求和發展機遇,需將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結合開拓新的研究領域。論壇開幕同時還舉辦了“中國當代雜誌創刊號收藏展”開幕剪綵儀式。

 

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中醫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中醫與自然醫學的相互交融、中醫在現代科技發展背景下的新趨勢等多個議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 論壇內容豐富多彩,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學者專家和中醫藥領域的領軍人物參與。包括江蘇雷允上誦芬堂醫藥公司董事長雷家荃、武漢著名醫師尉孟龍、IMU University 國際醫藥大學中醫系講師陳文恬、馬六甲州的中醫協會的理事成員張文豐與陳錫安、上海科技發展基金會主任孫楓琪、上海胡錦華健康教育促進中心長三角健康傳播研究院(籌)負責人管婧、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講席教授吳俊、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李繼凱、江蘇世紀洪範生物醫學技術研究院周魯、深圳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北京通明書院院長熊力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林偉、南京直面心理諮詢研究所所長王學富、澳門鏡湖醫院顧問醫生葉果強、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杰、澳門大學紹邦書院院長譚錫忠等專家學者參加此次論壇。

朱壽桐致歡迎辭

古儒·安然致辭

李鵬致辭

王海濤致辭

現場嘉賓

會議現場

合照

聚焦未來發展與影響力提升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2024年學術委員會年會順利召開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在2024年4月7日順利召開了2024年學術委員會年會,會議由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主持。會議期間,學術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在會議期間接見了與會的各位學術委員,並就委員們提出的建議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委員們的建議涵蓋了研究資源的獲取、基地特色的塑造、出版物建設以及學術批評中心的設立等多個方面,這些建議對中心未來發展具有極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會上,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首先回顧了中心過去一年的工作成果,特別是在推動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及在葡語系國家的傳播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效。同時,他也指出了中心在未來發展中所面臨的挑戰,並強調了積極爭取更多支持的重要性,以期為中國的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播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委員們提出的建議對中心未來發展具有指導性意義。例如,積極爭取研究資源和資金支持、精益求精地進行招標和專案設計、加強出版物建設、設立專門的批評中心等,都是為了擴大研究團隊、提升影響力,進一步推動中國歷史文化的教育、研究及傳播工作。

 

參加學術委員會的委員有澳門中西創新學院校監顧問陳偉明、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杰、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系主任袁毓林和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學術研究部主任邵朝陽、上海科技發展基金會主任孫楓琪、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講席教授吳俊、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李繼凱、南京直面心理諮詢研究所所長王學富等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學者和專家。

嘉諾撒聖心中學攜手澳大 共建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

2024年5月10日,嘉諾撒聖心中學與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簽署《共建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協議》,正式成為第十三所加入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的學校。

 

簽約儀式在嘉諾撒聖心中學禮堂舉行。雙方簽署《共建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協議》,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與青年工作部處長岑嘉儀和嘉諾撒聖心中學校監鄭文玲參與見證,並進行了授牌儀式和紀念品互贈。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是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重要建設項目,旨在推廣中華文化,實現“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交流”的高端定位,並在澳門中小學中樹立共同推廣中華文化的典範。

 

嘉諾撒聖心中學校長蘇映璇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並對今後的合作表示期待。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李德鳳表示通過將為嘉諾撒聖心中學的學生提供更多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的機會,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簽約儀式莊重熱烈,是一次培養家國情懷、領略中國歷史文化精髓和增強歷史文化認知的體驗。雙方將合辦多樣性的中國歷史文化推廣活動,共同促進澳門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歷史文化,加深學生對中華歷史文化的認識,培養愛國愛澳的人才。

 

出席這次簽約儀式的還有嘉諾撒聖心中學師生和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副主任鄭寧人、編輯出版部主任楊兆貴、 特級行政主任關小燕、行政人員唐可琪和何淑芳等。

簽約儀式

簽約儀式

李德鳳向蘇映璇頒授牌匾

合照

「時光掠影:中國當代雜誌創刊號收藏展」隆重開幕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辦的中國當代雜誌創刊號收藏展於2024年4月26日在澳門大學崇文樓(E34)大堂盛大開幕。收藏家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榮休教授傅天虹在開幕式上致辭,強調此次展覽的重要性。他指出,雜誌是傳統社會文化交流的主要載體,也是傳統秩序中文化生產方式的主要見證。因此,一本雜誌可以見證一段歷史,雜誌期刊的創刊號則可見證一個時代。本次展覽將通過展示中國當代雜誌創刊號,深入探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時代變遷和文化發展,呼籲更多人關注和挖掘這些創刊號背後所蘊含的豐富價值。

傅天虹致辭

展覽匯集了從20世紀70年代至21世紀初,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的雜誌創刊號,共317冊。這些雜誌創刊號集中展現了改革開放不同時期階段中雜誌的發展面貌和文化脈絡,將為今天早已適應電子化時代的觀眾帶來一場跨越時代的視覺和思想盛宴。

展覽地點設於澳門大學崇文樓(E34-G016展覽廳),展期自2024年4月25日至5月24日。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的上午9:00至下午1:00,下午2:30至下午5:30。展覽期間,公眾假期不開放。

此次展覽的舉辦將促進中國當代文化研究的深入發展,並為學術界和社會公眾提供一個重要的交流平台。

剪綵儀式

嘉賓參觀展覽

第八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澳門閉幕 各地作家學者聚首探討華文旅遊文學

由澳門基金會、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香港文學舘及《明報月刊》主辦,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香港作家聯會、世界華文文學會等合辦的第八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總結會議及閉幕禮於2024年4月27日早上在澳門大學圖書館演講廳圓滿舉行,近五十位來自內地和港澳台地區、韓國、日本、美國等海內外知名作家和學者聚首澳門,共同探討華文旅遊文學的創作與發展。

是次研討會以“香港旅遊文學與大灣區文學之旅”為主題,睽違五年再度揭幕。為期三天的研討會首先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開幕禮、大會發言及分組研討會,隨後移師至澳門大學舉行總結會議及閉幕禮。閉幕禮上,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杰分別致歡迎辭。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吳志良主席致辭

吳志良主席致辭指,澳門和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從旅遊產業發展的角度看,一邊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另一邊是“國際城市旅遊樞紐”;從建設人文灣區的角度看,一邊是“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另一邊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彼此呈高度交集,既有相當充分的互補和合作空間,也為大灣區內地城市提升旅遊接待水平和質量發揮輻射作用。對不少華人遊客而言,大灣區內地城市往往是他們的故鄉,旅遊、尋根、問祖等活動極易與人文元素產生聯繫。由此可見,唯有把旅遊的“情”融入到文學創作裡,華文旅遊文學才能開拓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使灣區個別的城市文學與大灣區文學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並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共同體的有機組成部份。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徐杰院長致辭

徐杰院長致辭時稱,旅遊文學作為連接文化與旅遊的橋樑,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在這次研討會中,各位專家學者圍繞香港旅遊文學與大灣區文學之旅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學術見解和思想啓迪。旅遊文學不僅記錄了旅行者的足跡和感受,更承載了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它讓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領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魅力。

與會嘉賓作主題發言

研討會接著分兩組嘉賓就主題發言,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及研討會總召集人潘耀明分別主持,發言嘉賓包括: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楊、同濟大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喻大翔、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永久榮譽總會長戴小華、日本國立三重大學人文學部名譽教授荒井茂夫、世界華文文學聯盟副秘書長白舒榮、百花文藝出版社編審(退休)甘以雯等。同時,上海著名作家陳丹燕就其田野調查期間於廣州花地及澳門白鴿巢苗圃遺址的新發現作出分享。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張雙慶教授總結表示,回憶歷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研討會主題,似乎在無意中得到了延續傳承,且在當今旅遊熱的時境中,顯得更具有前瞻性。是次會議主題的調整完善過程,更加明確了關注探索旅遊文學,對香港澳門及大灣區整體文化旅遊和文學研究在全球的意義。本屆收到論文近70篇,題材涉及大灣區旅遊資源、歷史人文、旅遊文學學科建設的思考等多方面。整體來說,本屆研討會的論文在文學性得以提升,並不失優秀論文。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張雙慶教授

及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潘耀明會長分別致總結發言及致閉幕辭

潘耀明會長致閉幕辭指,相隔五年,會議重開,十分感謝各文學愛好者的支持。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八屆成功召開,今已走進第二十個年頭。今後,將更加注重與當前港澳旅遊的發展主題相契合,服務於大灣區發展的社會現實,講好香港澳門故事。另外也嘗試走出港澳,藉旅遊文學的研究討論,把粵港澳大灣區的聲音傳到各位來自世界嘉賓的家鄉。最後,再次感謝社會各界及是次大會相關單位的鼎力支持。

會議期間,氣氛熱烈。其他出席會議的嘉賓包括台灣著名作家李昂、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散文選刊》主編葛一敏、 韓國外國語大學榮譽教授兼博導朴宰雨等。

“一壺風范” 亮相澳門大學,“范偉群紫砂藝術暨范家壺優秀作品粵港澳大灣區巡展” 正式開幕

2024年3月21日,由澳門江蘇聯誼會、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及無錫海外聯誼會主辦,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宜興范家壺莊陶瓷藝術品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非遺•宜興紫砂‘一壺風范’范偉群紫砂藝術暨范家壺優秀作品粵港澳大灣區巡展”正式開幕。此次展覽以“非遺·和平·文化·共融·傳承”為核心理念,展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范偉群大師及其范家壺名師團隊的150餘件原創紫砂工藝品,彰顯了中國非遺文化在高等學府中的璀璨風采。此次展覽展期至2024年3月27日。

此次展覽主題內容精彩紛呈,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范偉群率領范家壺莊諸多名師佳作赴澳舉辦。展覽活動包括紫砂陶製作技藝展演、茶器與茶藝體驗、紫砂與書畫交流、紫砂學術報告、紫砂文化座談等內容,以能輕鬆體驗、互動參與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和熱愛中華非遺文化,激發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增進對中華文化的瞭解。

開幕式上,澳門大學學生事務長彭執中、策展人知名陶藝名家范偉群、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江蘇省工藝美術協會名譽會長馬達、大師代表謝強、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先後致辭。彭執中事務長在致辭中表示舉辦此次展覽恰逢澳門回歸二十五周年,不僅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更是對江蘇與澳門文化交流合作的深化。范偉群大師在致辭中表示期待與更多的文化機構、高校和專家學者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推動紫砂藝術的國際化進程,讓這一中華文化瑰寶在世界文化舞臺上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朱壽桐在致辭中指出,在當前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背景下,紫砂陶藝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風采和命運在當代文化發展中愈發顯現,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開幕式上,澳門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汪淇等校方代表為范偉群等參展藝術家頒發了感謝狀。范偉群大師也引領嘉賓參觀展覽,並就紫砂壺製作、紫砂壺陶刻裝飾、茶藝表演等內容進行深入交流。在開幕式後的座談會中,嘉賓、學者共同探討了紫砂壺文化的發展歷程,加強了澳門大學師生及市民對紫砂文化的理解。朱壽桐教授也為范偉群大師頒發“中國文化推廣大使督導”證書,共同推動紫砂非遺藝術文化在澳門大學的傳承與發展。

出席展覽開幕式的嘉賓還有全國政協常委、澳門立法會副主席崔世昌,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澳門日報》社長陸波,澳門江蘇聯誼會會長岑展平、澳門書法家協會主席龔寶美、澳門茶藝協會永遠會長曾志揮、澳門美協主席陸曦、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健、江蘇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宋建根、江蘇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宜興紫砂工藝廠廠長徐建榮、康哲藥業總裁陳洪兵、無錫盛乾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同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季益順、謝強以及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范澤鋒、全國城市雕塑藝委會委員、宜興市陶協雕塑協會副會長胡珂、人文學院院長代表李德鳳、鄭裕彤書院代院長黃承發、蔡繼有書院院長梁美兒、馬萬祺羅柏心書院院長楊柳、紹邦書院代院長譚錫忠、藝術設計中心主任梁藍波、伍宜孫圖書館助理館長梁德海、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副主任鄭寧人、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學術事務部主任邵朝陽、人文學院榮休教授魏楚雄等。

豐子愷的藝術世界“教惟以愛”——豐子愷誕辰125周年展覽隆重登場 探索豐子愷藝術的深層意義

2024年3月1日,豐子愷的藝術世界“教惟以愛”——豐子愷誕辰125周年系列展覽及學術研討會在澳門大學崇文樓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隆重舉辦。此次活動由零距離合作社主辦,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澳門文化傳播發展協會共同合辦,並獲澳門文化發展基金贊助。

展覽以“教惟以愛”為題,介紹豐子愷的書籍裝幀藝術,以及他熱衷兒童藝術教育的精神。開幕式上,澳門文化傳播發展協會會長瞿偉剛表示,2024年是豐子愷第一部漫畫發表100周年的關鍵年份,選擇在此時舉辦展覽具有特殊意義。他希望參觀者通過此次展覽和研討會,能更深入地瞭解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及其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副主任鄭寧人表示,豐子愷不僅是文學家、畫家、教育家,還是一位跨時代的文化使者。他的作品融合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現代藝術的精髓,是文化交流與傳承的橋樑。“教惟以愛”不僅是豐子愷的教育理念,更是其藝術創作和人生哲學的核心。豐子愷研究會會長、豐子愷嫡孫豐羽表示,“教惟以愛,學惟以篤”與澳門大學非常契合。這句話既是豐子愷先生親生經歷的,也是他一生踐行的信條。開幕式後舉行了研討會,豐羽、盧偉力、瞿偉剛和鄭寧人等人就豐子愷的藝術創作、藝術思想與文化教育的研究與傳播發表了精彩報告,多名專家、學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與認識,在充分的討論中增進對豐子愷的瞭解。

出席開幕式嘉賓還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旅遊推廣廳廳長霍慧蘭、文化發展基金資助監察處處長黃藹、文化局視覺藝術發展處代處長尹保倫、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駐澳門辦事處代表王明鑒、新域劇團藝術總監暨舞台劇《豐子愷》編劇及導演盧偉力、瘋堂十號創意園負責人方惠萍,澳門大學紹邦書院代院長譚錫忠、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副院長沈漢明以及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孔兆偉等。

“教惟以愛”為主題的豐子愷藝術世界展出作品約六十幅,展期至2024年3月15日,在澳門大學崇文樓E34展覽廳展出。

 

大合照

研討會

瞿偉剛致辭

豐羽致辭

鄭寧人致辭

豐羽在研討會上發言

展場

展場

展場

 

招募2023/2024學年中國文化推廣大使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現正推出“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培訓計劃,以培養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熱誠,提高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培訓計劃將透過分享會、座談會、講座、研討會及交流計劃等,提高學生對中國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讓學生成為致力於中國歷史文化傳播與推廣的骨幹力量。推廣大使任期兩年,可續任。

主辦單位: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

※計劃目的:

  • 提高對中國及澳門歷史的認識
  • 提高學生的文化質素
  • 傳承優秀中國傳統文化
  • 透過成為“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大使”,鞏固愛國愛澳意識

※ 招募對象 

  • 在澳門本地就讀大學的學生(包括本科及研究生)
  • 對中國歷史文化感興趣
  • 具有責任感、積極參與、投入度高

※ 成功加入的你將有機會

  • 獲得“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委任狀*
  • 參與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辦的培訓計劃
  • 參與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辦交流等活動

※查詢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何小姐

電話Tel: 8822 2708; 電郵Email: cchc_adm@um.edu.mo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具所有對計劃之解釋權及修改權

澳大學生赴廣州研習嶺南文化,兩地學生交流合作加深

2023年5月22日至24日,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和暨南大學港澳歷史文化研究所聯合舉辦的“粵港澳大學生嶺南文化研習班”於廣州舉辦。參加本次研修班的有來自澳門大學紹邦書院、蔡繼有書院的同學以及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共48位師生。本次研習班旨在以實踐體驗和專題講座的方式,推動同學們深入瞭解、體驗嶺南文化的精髓。

在研習期間,團隊考察了廣州的歷史遺跡,包括陳家祠和永慶坊等著名遺址,並遊覽了廣州珠江沿岸的夜景。此外,師生們還一起參觀了紅線女藝術中心,瞭解了粵劇的發展流變過程以及紅派演出的藝術特色,欣賞了紅線女經典劇目,並與演出的嘉賓進行精彩的互動表演,沉浸式體驗傳統藝術。

(粵澳學生學習粵劇知識)

最後,廣東工業大學孫恩樂教授主講的「嶺南工藝美術」講座,和廣繡製作體驗工作坊,讓同學們進一步提升了對嶺南工藝的理解。透過實際的操作和體驗,他們深入瞭解了嶺南工藝的技術和藝術價值。

(粵澳學生體驗嶺南工藝美術)

嶺南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為源頭,不斷吸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融合。這次研修班活動讓同學們深入體驗了內地大學生的校園生活,親身感受到了嶺南文化的絢麗多彩,拓開兩地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在知識與實踐之中進一步宣揚了中國歷史文化。

經過此次粵港澳大學生嶺南文化研修班活動,澳門大學學生和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們透過實踐體驗和專題講座的方式,深入瞭解和體驗了嶺南文化的精髓,進一步提升了對嶺南文化的理解。同時,此次活動還促進了兩地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促進了澳門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學術交流合作,推動澳門的教育事業和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拓展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力。

 

 

 

 

 

文化強澳:澳門師生深入認識中國歷史文化

2023年,為了更好地讓澳門的師生走進中國內地,喚醒中華民族記憶;為了強化澳門同胞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和文化觀,增強國家認同感,激發民族自豪感;為了透過交流合作,增進兩地師生的友誼和共識,共同探討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合作機會,有5個考察團從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出發,前往中國內地作文化考察交流活動。

2023年9月30日至10月4日,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辦的“廣西·百色紅色文化考察團”順利開展。團隊巡禮了廣西百色與桂林,參觀遊覽了百色起義紀念園、粵東會館、桂林象鼻山、龍脊梯田等等,深入瞭解和體驗了廣西文化的精髓,深刻體會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探索的不易,感受歷史的沉浮和文脈的長存。

2023年12月8日,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辦的“愛國愛澳·薪火相傳”珠海歷史文化考察團前往珠海考察。考察團17名師生參觀了珠海古村落接霞莊、菉猗堂建築群及楊匏安陳列館。在富有僑房歷史、南宋遺韻和嶺南風情的氛圍中學習和傳承僑鄉文化,領悟華僑的愛國精神;在楊匏安陳列館内感受革命前輩對真理正義的矢志追求、對革命事業的忘我精神和家國情懷。

2023年12月8日至10日,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和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聯合舉辦的“港澳學生‘嶺南文化’高級研習班”於廣州舉辦。來自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的25名師生相繼參觀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南越文王墓、中共三大會址和廣州起義紀念館等,並集體前往暨南大學聆聽該校港澳歷史文化研究院的講座,在實地考察和名師分享中感受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和嶺南文化的絢麗多彩。

2023年12月16日至21日,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和南昌大學聯合主辦了「尋根·拾憶」紅色文化研習活動。澳門大學的10多位師生繼6場線上講座的學習後開始為期6天的實地調研,考察走訪了八一廣場、八一起義紀念館、滕王閣、南昌大學校史館等,並赴井岡山革命老區,深刻感悟江西的紅色、綠色、古色和金色文化。

2023年12月20日至25日,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在澳門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支持下聯合組織了“貴州·遵義紅色文化研習營”。本次團隊的36位澳門大學師生在五天時間內,相繼巡禮“中國苗族文化藝術館”西江千戶苗寨、紅軍四渡赤水紀念館、息烽集中營、遵義會議會址、青岩古鎮等,從中學習了長征精神,認識了中國苗族漫長的歷史,感受到了苗族的文化特色。

這五次考察有近百名師生參與,行程之豐富、記憶之珍貴,考察團隊皆滿載美好的友誼和豐富的知識盡興而歸。活動促進了澳門與內地城市的學術交流合作,推動了澳門的教育事業和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拓展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力。進一步加深對我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拓展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