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遺之花在澳大綻放”活動成功舉行

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和全球華人尋根拜祖聯合會聯合舉辦的“中國非遺之花在澳大綻放”活動於2022年3月28日下午在澳大崇文樓大堂舉行,來自澳門和河南的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澳門相關社團、媒體代表及一衆澳門師生近百人親臨現場,共襄推廣非遺文化盛舉。

本次活動在澳大人文學院院長徐杰教授的致辭中拉開帷幕。徐杰教授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了河南對中華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全球華人尋根拜祖聯合會執行會長、作家王友誼介紹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情況,指出本次在澳門開展“中國非遺之花在澳大綻放”活動能使澳大師生近距離接觸和深入瞭解優秀的中國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次活動上,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東源木活字印刷術”第25代傳人王法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朱仙鎮“木版年畫”傳承人張繼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石拓片”傳承人王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剪影”商丘市傳承人李麗和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汴京宋室風箏”第六代傳人宋長虹等五位非遺項目傳承人分別向澳大贈送了非遺紀念品,澳大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教授也向非遺專家回贈了紀念品。

隨後,在崇文樓大堂還進行了展示交流環節,師生近距離體驗中國非遺藝術的製作過程,同非遺傳承大師面對面對話。來現場參觀的中國文化推廣大使、澳大人文學院王一涵同學表示,是次活動將不少以前距離遙遠的非遺文化帶來澳門,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為我們拓寬了視野,亦增長了見聞。

本次活動是壬寅年澳門恭拜軒轅黃帝大典系列活動之一,為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揭下頭彩。

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培訓課程拉開序幕

「讓澳門文化走向世界」專題講座和「黃帝文化探源」講座於2022年4月4日(一)下午四時至六時在澳門大學崇文樓G019多功能室舉行。上述講座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主辦。

首場講座,「讓澳門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講嘉賓是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新媒體短視頻《大師春秋》主講人——蔣曄先生,由中心主任朱壽桐教授擔任主持。此次講座也吸引了澳門理工大學張九齡教授、澳門民聯智庫理事長陳冰冰女士、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教授、澳門大學張崑崙書院院長張美芳教授等多位知名人士列席。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們亦踴躍參與。

由中心和民聯智庫聯合舉辦的中國文化(澳門)論壇已成功舉辦四屆,此論壇亦在探究澳門本土文化,剖析文化內核,而此次蔣曄先生將昇華主題,思考和探索澳門文化將其打造成為國際品牌,讓其走向世界。首先,蔣曄先生重申了「從天下大同走向天下兼和」的觀點。隨後,蔣曄先生從「學習歷史的作用」談到「如何創造歷史」,並針對此次講座「讓澳門文化走向世界」的目標提出了「一二三」戰略,結合「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說明澳門在中華文化繼承與弘揚中的特殊地位,分析張之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在澳門文化走向世界過程中的指導性意義。

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林玉鳳教授表示,是次講座讓她受到很大的啟發,在研究傳播史時,學者們一直強調外來文化的作用,忽略了中外文化相互影響和互動的過程。因此,澳門研究應多加一個中華文化的角度。張九齡教授亦對此發表感言並號召中國青少年堅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在場的中國文化推廣大使紛紛對此表示讚同。

接著,在「黃帝文化探源」講座上,主講嘉賓王友誼先生首先充分肯定了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們對此次活動的貢獻。在此次講座前,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行的敬拜黃帝大典活動,為講座氣氛增色不少,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們對活動的鼎力相助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枕,受到了主辦單位的盛讚。

隨後王友誼先生為大家介紹了拜祖儀式、講述了黃帝如何在各個方面開創了中華文明,并從社會學與民俗學的角度講述黃帝如何统一了華夏。最後,王友誼先生以“同一個祖先血濃於水,共一個中華情重如山”作結,講座在一片掌聲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跨境數據與文化》講座順利舉行

2022年3月24日,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在崇文樓G011演講廳舉行了跨境數據與文化的講座,講者為澳門城市大學教務處處長及數據科學學院蔡智明教授。

此次講座講述由於各地的法規、政治、經貿、互信存在差異,造成數據不能跨境,跨境系統不能互聯以及系統與數據的主權衝突等一系列的問題。蔡教授指出不同政治文化背景影響著個人數據的跨境授權使用,另外,文化不同是中國大系統及中國企業走向海外面臨的重要問題。同時,蔡教授指出澳門的一國兩制、多元文化、中葡平臺等優勢,為澳門帶來重要機遇。

本次講座吸引學生踴躍的參與,更與蔡教授互相交流數據文化的課題。

魯迅青少年文學獎澳門評選於澳大啟動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行“第13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澳門評選”啟動儀式和新聞發佈會。活動徵集澳門大中小學生優秀作品,並由澳門及內地權威的文學學者組成的評委會評選,獲獎作品將參加全國比賽,是目前澳門最大規模的青少年作文賽事。

魯迅青少年文學獎澳門評選於澳大啟動

“第13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澳門評選”活動由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協辦,以宣揚文學審美、提高澳門文學寫作積極性與水準。啟動儀式由澳大副校長蘇基朗宣佈開始,第13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全國活動組委會秘書長劉海濤、文學獎活動組委會主席黃冬和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分別致辭。朱壽桐表示,文學寫作不僅需要傳承與創新同在,更應該賦予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同場還頒發了澳門評選活動授權牌匾及頒授了澳門組委會主席、副主席,評委會主席、副主席、評委和法律顧問的聘書。出席嘉賓還有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傳媒處副處長何金盞、澳門特別行政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學生廳廳長陳旭偉、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劉剛、人民日報澳門分社社長毛磊、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國政協委員張明星、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澳門有限公司澳門新聞中心主任程相逢、澳門中歐國際工商協會會長陳功偉、世界華人企業家聯合會主席曾程本等。

朱壽桐接受聘書

魯迅青少年文學獎由魯迅之子周海嬰於2004年倡議發起,魯迅長孫周令飛擔任組委會主席,以“尊重母語、學習語文、獨立思考、培養韌性”為宗旨。是全國唯一經魯迅家屬授權的青少年文學評選活動,是以魯迅精神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公益評選活動,迄今已連續舉辦12屆,覆蓋全國30個省區市及11個海外華人地區1000萬學生,發現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少年文學創作者。

大合照

澳門地區(包括橫琴地區)35歲以下的青少年均可報名,可分別參加小學組、中學組、大學組和青年組的原創作文評選。獎項設定為“魯迅少年寫作獎”和“魯迅青年寫作獎”兩大類。“魯迅少年寫作獎”評選頒發給18歲以下的在校中小學生,作品要求為1500字以內的原創文學作品。“魯迅青年寫作獎”評選頒發給18歲至35歲的在校大學生或成人,作品要求為3500字以內的原創文學作品。投稿請電郵至澳門組委會秘書處:lqam2022@163.com

「第二屆澳門人文社科教育論壇 — 非常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成功舉辦

2021年12月15日,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辦的「第二屆澳門人文社科教育論壇—非常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在崇文樓(E34-G019)順利舉行。

新華中學何宇校長在論壇中表示,新華學校以「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為主體建設新華學校的校園文化並推廣中國歷史文化。廣大中學陳建邦校長在論壇提到廣大中學的校園建設希望師生在為人處事能有「氣、神、事」,這樣廣大中學的師生才能在社會「廣博展風彩,大氣蓋未來」。

張九齡教授則在論壇中展現吟唱技巧,教授向與會嘉賓表達《詩經》是以吟唱的方式展示的,學生在學習吟唱技巧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孫建榮教授希望澳門的中、小學校能參考國際學校的教學方式,並將中西文化的特點融入進校園文化建設。所以他希望各個文化特色或優點,澳門的學校都應該吸收,並引進到12年義務教育的校園建設中。

最後,本次論壇在各位校長和教授的熱烈地討論中,為「非常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這個主題呈現了一場精彩的、各種觀點互相交流的教育論壇。

此次教育論壇有幸邀請到新華中學何宇校長、廣大中學陳建邦校長、澳門理工學院張九齡教授、還有澳門焦點報社長範益民、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主任楊斌教授、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孫建榮教授、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譚美玲教授、王銘宇教授、馬雲駸教授,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楊兆貴教授、澳門大學孔子學院陳忠教授、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徐惠芳女士、黃冠昇先生、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副主任鄭寧人博士,以及三十多位中國文化推廣大使。

 

“中國文化推廣大使2022推廣工作展望座談會” 順利舉行

“中國文化推廣大使2022推廣工作展望座談會”在2021年12月17日順利於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行。本次座談會上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副主任鄭寧人博士先爲推廣大使們介紹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概況,重點講解了有關“五個中心”的建設分別爲推廣活動中心、教育培訓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學術研究中心、宣傳推廣中心,及為大使們講解《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工作條例》,讓推廣大使熟悉中心的工作方向和內容,期待推廣大使能更快更好地開展推廣活動。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教授提出了三點推廣大使未來工作目標:一是能夠成爲大學校園裡的風景、二是在中心活動中成爲義軍、三是成爲中心的同仁。朱壽桐教授期望大使可以最好中國文化推廣工作,並希望大使們對中心推廣工作提出積極提出意見。交流環節中大使們爲中國文化推廣工作積極獻言獻策,座談會尾聲參會大使與中心人員進行了合影留念。

2021年12月的人文社科教學人員專業培訓計劃完滿結束

為提高澳門中小學教師的在文史領域的知識,教育青年發展局於2021年12月與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以及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合辦「人文社科教學人員專業培訓」計劃,邀請了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楊兆貴副教授、人文學院鄧景濱榮休教授、王思豪副教授、羅言發助理教授作為培訓導師。

本次培訓於12月4日和12月11日進行,開設課程包括楊教授的「朱子、錢穆對《論語》禮的解釋」和「《論語》天下觀與後世闡釋」,鄧教授的「澳門世遺景點的漢字揭秘」和「正確解讀文學作品的文化符號——以劉禹鍚《陋室銘》為例」,王教授的「遊『山』玩『水』學國學」以及羅教授的「如何利用母語區分詩歌平仄及讀懂字典注音」,共五門課十五小時,總參與人數約一百五十人。

培訓課程結束後,不少學員對澳門世遺景點的漢字背後歷史故事深感興趣,紛紛向鄧教授請教。此外,鄧教授還建議學員在課堂中向學生多講述關於澳門的歷史文化,以增加下一代對本土的認識。

“家國情懷——中國現代設計之父龐薰琹作品展” 揭幕

由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常熟市人民政府主辦,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承辦的“家國情懷——中國現代設計之父龐薰琹作品展”於12月10日在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E34崇文樓)揭幕,並舉行贈書儀式及剪綵儀式,展覽將一連展出十四日(至12月24日結束)。

是次開幕式邀請到了江蘇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惠建林,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韓衛兵,澳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澳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協會會長陳志玲等知名人士與澳門大學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學生代表出席。同場舉行贈書儀式與開幕式的剪綵儀式,

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韓衛兵致辭表示,澳門與蘇州、與常熟在文化上淵源頗深。“清初六家”之一的吳曆曾踏足澳門,並創作過30首《澳門雜詠》詩篇,成為研究早期澳門歷史文化的重要資料。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教授的致詞肯定了活動的重要意義,對於澳門融進國家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格局起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指出澳門一直重視產業的適度多元,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傾注大量的心力。

韓衛兵致辭

澳大校長宋永華表示,在中聯辦和特區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成功地引進了此項展覽,對於澳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與包括江蘇省在內的文化合作、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格局起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心為是次展覽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全力保障展覽順利舉辦。

宋永華致辭

龐薰琹先生是我國著名工藝美術家,工藝美術教育家,此次展覽將展出龐薰琹先生的五十多件作品,包括《中國圖案集》、《工藝美術集》等,展現他對中國美術作出的不凡貢獻,及對民族國家的無限熱愛。

嘉賓剪綵

大合照

嘉賓參觀展覽

 

“鹽城黃海濕地自然遺產進高校”走進澳大

耳機傳來的潺潺水聲、啾啾鳥鳴,觀衆們彷佛置身於一片鳥類天堂,身臨其境感受千里之外的鹽城濕地景觀。鹽城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藍圖和願景。正好高度呈現國家主席習近平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倡議。

這是“遇見大美濕地共建美麗江蘇”鹽城黃海濕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的一個縮影。日前,由共青團江蘇省委 、鹽城市人民政府主辦,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支持,該活動走進澳門大學。在10日、11日爲期兩天的展覽中,為澳大師生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鹽城濕地保護展示。展覽在澳大圖書館G007展廳進行,主辦方設置了文字、攝影、聆聽、觸摸等形式多樣的展品,講述了鹽城黃海濕地申遺過程、濕地生態保護措施和成效。觀衆們通過多感官、多角度的切身體驗,深刻理解了生態建設的重要意義,不時駐足。

鹽城黃海濕地是我國首個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同時也是長三角城市群中唯一一處世界自然遺產,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聯繫著遷飛路線上的22個國家和地區。是次活動為澳大學子理解並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帶頭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共同維護生命共同體帶來積極作用。

展覽圖片

展覽圖片

展覽圖片

 

嘉賓觀賞展覽

主持人介紹展覽

嘉賓觀賞展覽

參觀學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