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壽桐教授參加《人民作家》在寧舉辦2020金秋高端論壇

9月19日,《人民作家》2020金秋高端論壇南京成功舉辦。國家及我省一批文學藝術、文化理論研究和新聞傳媒方面的領導、專家和知名學者出席。

《人民作家》自2016年創辦上線以來,通過幾年的成長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人民作家》原創文學平台、《人民作家選刊》、《人民作家》綜合平台和《人民作家》釘釘圈、《人民作家線上》小矩陣,並且成年人作品有聲化達70%以上;作者遍及中國內地所有的省、市、自治區,並發展到海外港、澳、台和日本、德國等10多個地區和國家,同時在全國一些地方及海外設有分部和工作室、工作站20多個,每年發表作品3000篇左右,有數百篇被各種媒體、平台、網站轉發,每年閱讀人次達千萬次,中央主要媒體先後多次進行了重點介紹和報導。

此次論壇主要圍繞“新媒體對文學傳播的影響及傳統文學與新媒體文學的碰撞”;《人民作家》的現狀及未來可能的路徑、如何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自己獨特的文學作用等進行座談交流。江蘇省政協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省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朱步樓,農民日報社編委、江蘇省農業品牌協會會長沈建華,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等,首先對《人民作家》近五年來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同時結合論壇主旨發表了各自的觀點、看法與建議,對《人民作家》未來發展將發揮較好的指導作用。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作為顧問參與了本次高端論壇,碩果累累。

會議現場

新聞來源:鹽城市民網

 

朱壽桐教授參加國情教育(澳門)協會、永利關愛聯合主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計劃系列活動」宣傳中華傳統文化

    (轉自澳門日報)永利關愛基金會與國情教育(澳門)協會聯同各界開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計劃系列活動”昨啟動。負責人希望這項活動能持續舉辦下去,進一步增強本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氛圍,有序培育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精神,促進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合作交流基地”。

啟動儀式9月23日下午三時半在永利皇宮宴會廳舉行。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殷汝濤、外交公署新聞和公共外交部副主任朱婷、文化局長穆欣欣、教青局代表蔡敏芝、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何敬麟、中華教育會理事長鄭洪光、教區天主教教委會主任陳庭鋒、澳門城市大學校董曾志龍、永利澳門有限公司副主席兼執行董事、永利關愛基金會主席陳志玲、國情教育(澳門)協會會長王海濤、易知文化董事宋超,與活動編委顧問李觀鼎、楊允中、尤端陽、朱壽桐等出席主禮,多所學校負責人及師生等到場。

開展多項文化體驗

活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結合校園實踐,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體驗活動於本澳學界全面開展。陳志玲致詞稱,中華傳統文化的靈魂和精神具旺盛的生命力,此項進校園計劃有利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質,具深刻而深遠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可讓青少年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外,還能養成良好的品德,指導人生實踐。

這活動亦與她本人在二○一八年創立的“永利關愛”慈善公益品牌理念不謀而合。“永利關愛”冀以多元化方式,用關懷與行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和義務。此番聯同國情教育(澳門)協會等推動開展計劃,旨為深入校園,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提高審美文化品位

王海濤稱,傳統文化的內容、表達方式以及在校園所形成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氛圍,對學生有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具“潤物細無聲”功效和“滴水穿石”力量。希望系列活動能促進本澳青少年全面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形成積極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儀式後,出席嘉賓向各校代表贈送《全景圖解中國歷史精裝本》叢書,並推介由本地青年創業科技公司開發的微信網上互動小遊戲《趣問中國史》,同場舉辦專題講座,互動氣氛熱烈。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作為顧問參與了本次活動,中心主任作為剪綵嘉賓出席活動。

 

 

澳門日報:中華優秀文化進校園計劃啟動

朱壽桐教授公益講堂回顧:西方紳士文化與新月派文學

公益講堂是由劍橋美術藝術協會,劍橋華人社區中心,英國考賈斯特中國文化協會,歐華新移民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的經常性的藝術文化交流活動。

講座嘉賓:朱壽桐教授

講座題目:西方紳士文化與新月派文學

紳士文化的起源與英國的公立學校制度有關。核心是精神貴族內心的高貴平等與自由。

新月派文人大多受西式教育,高尚的生活、虔心的尊重、寬容的心性、瀟灑的靈魂等文化風範在他們的文化血脈中有著傳統的積澱。他們的文學風格和文學傾向與紳士文化傾向有關。這些在他們的人際關係及人生態度也是有明確的體現。

新月派傑出代表人物是胡適、徐志摩、聞一多、陳西瀅、淩叔華、林徽因、梁實秋、陳夢家等。這些中國現代歷史上最為典型的文人群體為紳士文化風情的形成提供了助力。

以下是講座的視頻重播,與觀眾朋友們重溫分享。

騰訊視頻鏈接:https://v.qq.com/x/page/s3148lnpf9k.html

YouTube視頻鏈鏈接:https://youtu.be/-Bm5CY8XPbs

新聞來源:維玉及瑤微信公眾號

“為了春天的紀念”抗疫詩書畫展

8月21日上午,由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和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辦的“為了春天的紀念——抗疫詩書畫展”開展儀式在澳大崇文樓舉行。儀式由澳門大學副校長、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長蘇基朗教授,澳門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先生任主禮嘉賓並分別致詞。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教授主持整場儀式。

新冠疫情自爆發以來,自冬經春涉夏,迄無嘉澤。為展現特定時期人們的情感和精神風貌與疫情進行抗爭,以藝術的筆法彰顯中國文化特有的風采是舉辦詩書畫展的初衷。是次展覽邀請澳門大學全體師生員工、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成員及支援單位、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師生,徵集以“抗疫”為主題的詩詞、書法、繪畫等作品。在眾多的作品中,經專業委員會審議,最終遴選出67件作品。是次展出的規模和範圍更大,展品內容更為豐富,藝術樣式也更為多樣。在成功探索出現場展覽與視頻展覽相結合的新展出模式基礎上,開創了現場展覽與視頻觀展相結合的展覽模式,這些作品在澳門大學崇文樓展覽廳展出,至2020年9月30日結束。展品以詩、書、畫的中華藝術形式展現舉國上下在抗疫期間堅毅卓絕的精神風采。

是次儀式,有30餘位嘉賓與會並蒞臨指導。更有澳門各中小學生代表、學生家長近百人踴躍與會,拍照紀念。整場會議,釅釅的文化格調與學生的童真流露交相為映,會議取得圓滿成功並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

(澳門大學副校長蘇基朗)

(澳門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

 

(嘉賓合影)

(活動大合照)

其他鏈接:

1. 澳門大學新聞稿: 澳大崇文樓展抗疫詩書畫

2. 培正中學新聞稿: 參與澳大「抗疫詩書畫展」

3. 澳門日報新聞稿:抗疫詩書畫展揭幕-盼望明年恢復過往美好春天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參訪培正中學

2020年7月15日上午,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帶領中心成員一行四人前往澳門培正中學參訪,首先,參觀了澳門培正中學的中華文化館,館長鍾春暉博士介紹了中華文化館內豐富的藏品。

中華文化館鍾春暉博士向朱壽桐主任介紹中華文化館內的收藏品

 隨後,培正中學的高錦輝校長、楊珮欣主任、麥芷琪老師、施虹冰老師等,分別向來賓介紹了培正中學近年來在推廣中華文化方面的理念、舉措、傳承和創新,雙方亦就未來可期的合作,進行了愉快的交流。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左一)和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右一)就未來的合作機會進行交流及討論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左一)和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右一)交換紀念品

其他鏈接:

1. 培正中學新聞稿: https://cchc.fah.um.edu.mo/wp-content/uploads/2020/07/培正中學新聞稿.pdf

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開啟示範單位考察活動——首次參訪廣大中學

7月10日上午,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副主任鄭寧人及中心成員前往廣大中學拜訪,獲廣大中學校長陳建邦、中文及歷史科的骨幹教師們熱情接待,本次參訪的目的為了考察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簡稱“基地”)的示範單位,並聆聽中小學對基地活動的意見與建議。澳門大學朱壽桐表示希望藉著這次拜訪以促進基地與廣大中學未來的合作機會,尤其就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及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的範疇探討相互合作的可能性,期待未來能夠更普遍地落實基地在中小學歷史文化教育的推廣;鄭寧人副主任介紹了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及未來的工作計劃,並積極聽取陳建邦校長及老師們在中國歷史文化教育在中學實踐的情況及意見。

 

廣大中學歡迎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與廣大中學校長陳建邦合照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與廣大中學校長陳建邦就合作機會熱烈討論

雙方熱烈地討論合作機會

廣大中學教師分享廣大中學印刷的刊物

廣大中學校長陳建邦贈送廣大中學刊物給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

大合照

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碩士生林龍平獲文化局“點滴.世遺”故事徵集比賽優勝獎

二零二零年是“澳門歷史城區”成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第十五年,是本澳文化遺產保護及傳承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文化局將在此期間舉辦系列活動,鼓勵市民從生活中提煉澳門世遺的美,加強社會大眾文遺共護的意識,傳達“世遺共享”的意義。並於五月份率先主辦了“點滴.世遺”故事徵集比賽,邀請全澳市民分享生活在城區中的難忘片段和故事點滴,共同宣傳文化遺產保育的責任。

 

此次比賽社會反應熱烈,參賽者眾多。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碩士生林龍平以《阿公的微笑》該篇短文在400篇參賽文章中脫穎而出與其他10位參賽者共獲優勝獎。並於七月一日上午假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鄭家大屋舉辦了頒獎儀式,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局長、著名作家穆欣欣女士向10位優勝獲獎者頒發獲獎證書。

 

林龍平表示:“保護世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是每一位澳門居民以及身處在澳門的人所應具有的責任。怎樣真正的去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首先要做的事了解,了解澳門歷史文化城區每一處前地每一座建築背後的故事,只有在深入的了解玩澳門歷史文化城區的人文內涵之後才能夠真正的盡到保護和傳承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文化城區的責任。”

 

據悉此次獲獎作品,已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委託本澳插畫師製作成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旅遊明信片公開發行。

(獲獎作品集:https://edocs.icm.gov.mo/mhd/15/collection.pdf)

 

 

 

圖一:獲獎證書

圖二:獲獎名單

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參訪中國歷史文化中心

6月24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蒞臨參訪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參訪人員一行27人,包括中聯辦宣傳文化部部長萬速成、副部長殷汝濤、劉偉、邵彬及駐澳中央媒體負責人員。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帶領了嘉賓參觀中心的設施、資料和展覽,並發表講話表示歡迎。隨後,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分享了“關於澳門‘一基地’的特色理解”的報告,嘉賓們紛紛積極地回應,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中聯辦宣傳文化部部長萬速成肯定澳門大學對國家歷史的重視及努力,並以“小中見大”、“短中見長”、“你中有我” 、“日中地雨” 及“洞中肯綮”歸納了澳門的歷史文化特色。另外,中聯辦宣傳文化部副部長劉偉認為澳門在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過程中,文化因素非常重要,充分發揮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優勢。這次參訪同時有校長辦公室主任汪淇、人文學院代院長徐杰及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副主任鄭寧人等熱情接待。

 

宋永華校長向來賓介紹中國歷史文化中心

座談會現場

中聯辦宣傳文化部部長萬速成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

中聯辦宣傳文化部副部長劉偉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向來賓介紹相關報告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副主任鄭寧人

活動合影

澳大辦大型國際遠距視頻會議探討文化自信

澳門大學南國人文研究中心和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辦大型國際遠距視頻會議——“中國文學的文化自信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南國人文論壇”,吸引250多位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東南亞、東亞等超過20個國家地區的學者、華文作家和文學研究者“網聚”研討,盛況空前,獲與會者讚揚澳大引領時代。

開幕儀式由澳大校長宋永華,澳大副校長、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蘇基朗,澳門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國際學院院長孫建榮,澳門理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高等學校校長林發欽,澳門作家協會榮譽會長、澳大學生事務長彭執中,澳門焦點報社社長范益民,澳大人文學院代院長徐杰、澳大中文系講座教授楊義等主禮。

宋永華致辭時從習近平主席2014年在四個重要場合提出“文化自信”的命題開啟,談到習主席的“文化自信”與澳大鄭裕彤書院的淵藪。他表示澳大應結合中央對澳門在大灣區規劃中的定位,做好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發展的工作,並強調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和南國人文研究中心應充分利用好自身文化傳播平台的優勢,立足澳門培養青年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貫徹落實“一國兩制”。

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亦通過雲端視頻為會議致辭。他指出澳大以“文化自信”為主題召開雲端學術會議是一項創舉,並表達對共同探討中國語言文學的傳承發展、開展中國文化自信對話的由衷期盼,並對“文化自信”的內涵和建構做了精要的勾勒和願景展望。他從澳門城市歷史上的開放占位談到澳門在中西方文化交融並匯中的作用,寄望海內外中國文學藝術界的朋友在文化傳承、文化對話、文化借鑒和文化發展中肩負起歷史重任。

此次會議主持為澳大南國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朱壽桐。主題是“中國文學的文化自信”,下設“當代中國文學文化自信的檢視” 、“多媒體、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學文化自信問題”和“漢語與中國文學的文化自信”三個分議題。歷時兩天的會議,先後舉行了六場主旨演講和評議人點評。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 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等的學者,以及海內外學界名家、成名作家思想火花的碰撞、交鋒,文化血脈的傳承、發展,文化的融合和割裂,文化自信的檢視、反思,輔以“南國人文論壇”微信群裡的互動評議和詩歌唱和。大家雲集,盛況空前,奉獻了一場文學、語言、文化乃至思想精神的盛宴。會議得到與會者的高度讚揚和肯定,並指澳大引領時代。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

澳大辦大型國際遠距視頻會議探討文化自信

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

各專家匯聚在網上共同探討文化自信

 

 

其他鏈接:
1.UM Channel
Chi: 澳大辦大型國際遠距視頻會議探討文化自信
Eng:UM holds international video conference o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2.UM social mediaWechat
澳大牽頭!一場學術盛宴吸引全球文學專家學者網聚
https://go.um.edu.mo/zq6gm6r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universityofmacau/
3. News Bureau 新聞局Website
Chi: https://news.gov.mo/detail/zh-hant/N20FK6DEdc?3
Government Portal
Chi: https://www.gov.mo/zh-hant/news/333143/

朱壽桐教授參加利瑪竇中學舉辦的「傳承中華文化日」寓教於樂

利瑪竇中學中、小學部皆於二零二零年一月十八日舉辦「傳承中華文化日」活動,目標為增進學生學習「文史地」科興趣,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加深對中華文化之認識。

中學部活動隨著頌唱校歌及祈禱環節後馬上開始,大會司儀首先向全體師生介紹舉辦目標,是通過舉行各項活動讓同學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促進師生關係,讓同學能得「寓教於樂」之效,並幫助同學深入瞭解中國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讓學生能在一個愉悅的環境氣氛下學習「文史地」知識。繼而由校內朗誦比賽優勝學生劉知雨和麥思霖,分別以普通話及粵語演出,兩位演繹顯得情真意切、聲情並茂,引來禮堂內師生一片喝彩! 接著是「史地」有獎問答項目及小學部話劇《完璧歸趙》精彩演出,壓軸登場則有辯論表演賽(辯題為:「網紅」文化對社會發展利大於弊 ),並榮邀身兼澳門大學南國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及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代主任的朱壽桐教授、「澳門演辯文化協會」鄧伊霖及鄧家麟先生擔任是次辯論比賽評判。張慧玲校長於賽前先向三位嘉賓送上紀念品以示感謝,並拍照留念。而學生們經過一番唇槍舌劍,互相切磋下也頌揚友誼,最感恩的是賽後得到評判們的珍貴指導,獲益匪淺!

(張慧玲校長於賽前先向三位嘉賓送上紀念品以示感謝)

隨後師生們一同參與設於課室內的相關攤位遊戲,包括書法、茶藝、師生古箏演奏、地理拼圖、文物鑑賞等項目,此外亦有漢服演出及傳統民俗服飾體驗區等,遊戲吸引,同學們古裝扮相惟肖惟妙,加諸場上擺設充滿賀年氣氛,本次活動便在洋溢著熱閙歡樂的氣氛中順利完成。

小學方面,活動分為攤位遊戲及欣賞表演兩部份。學生先於小禮堂參與攤位遊戲,包括:古代遊戲──投壺、揮春書籤製作、香囊製作、認識象形文字、認識成語、認識普通話等,從中學習及應用了大量的語文基礎知識,樂而忘返。

攤位遊戲結束後,學生聚首於學校禮堂,欣賞同學們悉心準備的文化表演斤節目,包括:《弟子規》吟誦、《完璧歸趙》話劇表演、中國四大名著人物扮演比賽及《生僻字》歌唱表演的等。精彩的表演令人目不暇給,學生們都細心欣賞,並時而為表演同學送上熱烈的掌聲以示感謝和支持。學生能透過活動加深對我國文化的認識及加強對國民身分的認同感,並以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到讚嘆和自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實在值得我們中國人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正如去年年底,國家主席習近平蒞臨澳門出席祖國成立七十周年、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系列慶典活動時作出的重要講話中所提及的:歷史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中國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一定要瞭解自己的歷史,瞭解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的屈辱史,我們才能瞭解現在中國人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烈願望。同時須瞭解一國兩制是怎麼制定的,認識「一國」是根本,「回歸」是根本,一國兩制是以符合澳門的現實來推動的,其中歷史課必不可少,而且要學習正確及全面的歷史知識,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習近平主席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名言來勉勵澳門的學校要負起這樣的歷史責任,在澳門已經發展得不錯的基礎上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習近平主席同時更讚揚澳門年輕一代是有為的一代,是值得引以自豪的一代,將來定必成為澳門乃至國家棟樑。

農曆新年將至,學校期望藉著舉辦此體驗活動弘揚國粹,展現中華文化五千多年的文化魅力,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熱情,在喜樂中追求卓越,準備迎接庚子年的到來。

(活動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