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境內外專家蒞校“論道”中華傳統文化與區域文化

招生!澳大中國歷史文化碩士課程現正接受申請!

對中國歷史文化有興趣?澳大中國歷史文化碩士學位課程就很適合你。該課程旨在服務本澳中小學教師,通過集中授課、課堂互動、創新性報告等,以達到更新其中國歷史與文化的知識,提升其析賞、講解中華文明成就的能力,促使其更好地自學或講授中國歷史文化,從而加強澳門青少年對中華文明的熱愛與認同。報名期從即日起至2018年10月31日,開學時間則為2019年1月。
文學碩士學位(中國歷史文化)課程
入學要求
  • 課程依照澳大入學規條和要求選拔申請者。
  • 課程入學條件與澳大中文碩士學位的入學要求一致。另外,申請者必須持有歷史、文學、地理、教育、傳播學、社會學、中文或其它相關專業的學士學位。
課程內容
https://cchc.fah.um.edu.mo/program/
申請
https://www.umac.mo/grs/cn/admissions_regular.php
歡迎轉載

「千年絲路,漢唐盛世,古都西安」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赴西安文化考察圓滿成功

為加強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西安文化考察團十八位來自濠江中學、鏡平學校、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利瑪竇中學、氹仔坊眾學校、海星中學、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六校、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等多所學校的教師,於2018年8月18日至8月22日,參訪中國十三朝古都──西安,進行一連五日的實地考察,並與國家重點大學陝西師範大學進行學術交流,探索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考察團拜訪了陝西師範大學,特別邀請了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院長段清波、兵馬俑遺跡修復大師馬宇教授、著名隋唐史學者介永強教授,舉辦有關中華文化內涵、文物修復、西安古都發展等專題講座,並進行學術交流,考察了漢陽陵博物館、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碑林石刻藝術博物館和陜西歷史博物館;參觀了乾陵、法門寺、合十舍利塔等。

考察团到陕西师范大学交流

 期間舉辦歷史文化专题讲座,
与陕师大师生友好交流

此次參訪,考察團一行實地探訪了乾陵獨特的雙皇合葬,欣賞了西安古城城牆的雄偉氣魄和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的精美藏品,見證了秦始皇兵馬俑的悠久輝煌,瞭解了盛唐歷史文化的厚重磅礴……古都西安承載了三千多年的歷史,中國歷史上鼎盛的四個王朝周、秦、漢、唐均定都于此,文化博大恢弘,需要我們去細細體味和領悟。考察團成員還利用途中的時間,商討了如何配合新歷史教科書開展教學、重點培養中學生歷史學科人才、通過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新開設的大學先修課程以及利用在博物館看到的中國古代科技實例來提高中學理科班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興趣等。

大唐芙蓉园,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

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

此次活動旨在通過講座學習、交流研討和參觀考察,不僅在理論知識上,更重要的是在親身感受上,豐富充實團員們對我國歷史文化的深層次理解。

山水之美,詩詞之境│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辦「2018年暑期中小學生寧蘇杭詩詞文化考察團」

領略山水之美,品味詩詞之境

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組織,與澳門培正中學合作,23位師生組成「2018年暑期中小學生寧蘇杭詩詞文化考察團」,於7月15日至7月20日赴中國內地進行考察。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項目主任鄭寧人老師作為團長,與培正中學的帶隊老師梁婉屏、鄭智伶一起,帶領同學們通過文字學習與實地考察為一體的方式,幫助澳門青少年深入解讀中華古詩詞,培養他們對中國古典文化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瞭解與熱愛。
是次考察,以面試形式,甄選對中國歷史文化及中華古典詩詞有濃厚興趣,且平日能熱情投入於中華文化推廣的同學,選拔升小五至升中二的20位學生,赴江南古都杭州、蘇州,及六朝古都南京遊覽西湖、靈隱寺、錢塘江、雷峰塔、拙政園、寒山寺、虎丘、棲霞寺、中山陵等風景名勝。
江南水鄉,人文薈萃,宋明以來,更是中華文化的淵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古都杭州和蘇州,文化發達,還有六朝古都的南京,一直為歷代文人雅士所稱道。這三座古城的景觀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出現得極多,被賦予別樣的意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此次考察,同學們在遊目騁懷的同時,領略傳統文化的博奧;在品讀山水美景之時,感受遊學的欣悅,真正做到寓學於行,知行合一。大家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解,陶醉於美景之中,對古典詩詞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紛紛表示此次遊學受益匪淺,收穫良多。
“銘記歷史、砥礪前行”。在聆聽了帶隊老師對紀念館的講解之後,師生一同參觀了紀念館,一張張真實場景的照片、一組組令人髮指的資料,讓身處和平時代的同學們震驚不已。
此次組織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加強了澳門中小學生愛國主義的教育作用,廣大師生在觸摸國家滄桑歷史的同時,也謹記肩負的時代責任。在紀念館悼念場,同學們懷揣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的哀思,為三十萬遇難同胞集體默哀並敬獻花。
據悉,澳門培正中學作為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四個推廣基地之一,定期於該校的中華文化館舉辦各種類型的中國文化活動。此次「2018年暑期中小學生寧蘇杭詩詞文化考察團」正是一次良好的實踐。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表示,未來將開展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推廣活動,為澳門青少年親近祖國傳統文化創造優越寬鬆的客觀條件,為弘揚中華文化、培養愛國愛澳青年貢獻力量。

南國風,文化行,愛國情 ——記粵港澳中學生 “ 廣府文化 ” 學習體驗班

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暨南大學港澳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辦,廣州粵劇院、紅線女藝術中心協辦,粵港澳中學生“廣府文化”學習體驗班,於2018年7月10日至2018年7月13日在廣州暨南大學成功舉辦。本次參加學習體驗班是來自澳門海星中學,以及澳門利瑪竇中學的中學生。

Day1
7月10日上午,同學們在暨南大學學生志願者的帶領下熟悉校園,參觀了暨南大學校史館。並在龍獅館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破冰活動,同學們逐漸拋開了拘謹,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晚上一行人參加了暨大優秀學子分享會,好學好知,向善向上,暨大優秀學子們在分享會上各自展示了獨特的風采,積極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讓現場的同學們受益頗深。

Day2

翌日早晨,同學們參加本期粵港澳中學生“廣府文化”學習體驗班的開班儀式。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項目主任鄭寧人老師、暨南大學港澳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葉農教授等出席了儀式。儀式結束後,葉農教授講授《廣府文化概述》專題講座:從戲曲音樂、工藝美術、民俗節慶、宗教文化、飲食文化、語言文化等方面講述廣府文化,葉教授幽默風趣的講解,激發了同學們對廣府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澳門中華傳統文化與廣府文化之間是一脈相承的認識。當天下午,同學們參觀了廣州市主要歷史遺跡,包括被譽爲“嶺南建築藝術明珠”的陳家祠和南越王宮博物館。晚餐後,大家乘坐遊船,盡情欣賞珠江沿岸的迷人夜景。讓同學們感受祖國的發展與繁榮,就如兩岸的璀璨光芒一樣耀眼奪目。

Day3
第三天上午,同學們集體前往參觀為紀念粵曲名伶紅線女而成立的"紅線女藝術中心",並邀請了紅線女的入室弟子教授粵曲的唱腔。同學們對“紅派”的粵曲表演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下午,到達廣州粵劇院,同學們走進戲院排練基地,同戲劇演員們交流合照,感受粵劇文化的精髓。同時也體會到了人們所說的"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真實感受。

Day4

廣繡與蘇繡、蜀繡、湘繡並列為中國四大名繡。7月13日,同學們饒有興致地來到廣繡大廈進行實地參訪。當走進了廣繡作品展覧廳,看到巧奪天工的廣繡作品,同學們都讚譽不已。

在大師的工作間裡學習廣繡製作,體驗了刺繡製作,大家也對自己的第一次刺繡興奮不已。

至此,此次粵港澳中學生“廣府文化”學習體驗班圓滿落下帷幕。短短的四天裡,同學們將講座知識與實踐考察相結合,既豐富了對廣府文化的認識,也加深了彼此間的友誼。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帶隊鄭寧人老師對學員們的出色表現表示讚賞,澳門同學們也對暨大老師與志願者的辛勤付出表達感謝。

學員感言

     “非常感恩有機會可以參加這次的學習之旅,經過四日的學習使我獲益良多,透過南越王宮墓我感受到2000年前大漢王朝的鼎盛,透過瞭解紅線女的一生,我感受到她身上所承載的文化重量,透過觀賞粵劇的彩排,我深深得被其深厚韻味所吸引,透過參觀廣繡大廈,看到許許如生的粵繡令我感受到廣府次繡的鬼斧神功。這次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這一塊養我育我的土地,也對我們對自已更有認同感,原來這一切一直都在我們周邊但卻一直被我們所忽略。明朝著名學者顧炎武先生曾經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他的概念中亡國僅僅是改朝換代,而亡天下則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斷絕。在此引用顧炎武的思想只是想說明廣東人之所以為廣東人,我相信不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而是一個文化上的概念,正是有了粵語,粵劇,粵菜,等這些獨特的嶺南文化的浸泡才使我們為成為一個廣東人。我們需要將廣府文化一直傳承下去。最後非常感謝葉教授和鄭教授以及海星兩位老師及所以同學們和一眾志願者整個旅途的陪伴。尤其要感謝志願者們的照顧,讓這次行程非常完美,非常感謝!最後衷心的感謝在座的每一位陪伴我們這一路的行程,希望廣府文化體驗班能越辦越好,將嶺道文化傳承下去。”

——利瑪竇的李家華同學

“感謝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舉辦了這個學習營。我身為一位廣東人,但對於廣府文化沒有太深的認識。而我通過這次廣府文化學習班,加深了我對廣府文化的知識,和激發了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意念。相信其他同學跟我一樣,都能通過這次的學習班有所收穫。”

                                    by澳門海星中學,陳海嵐同學

 

澳大體驗式教學學習中國歷史

由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開辦的全澳門首個「澳門與中華文明證書課程」日前開課,14名學員中包括高中生、準大學生和大學生。有學員認為,課程能讓他們提早感受大學的學習模式,以後能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副主任、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特聘教授朱壽桐表示,課程以澳門學生對歷史的瞭解程度來設置,將珠澳微觀歷史與中國宏觀歷史結合教學,有助學生以中國歷史文化為紐帶聯繫內地的精神與文化,教授們的學術成果也得以運用。


澳大歷史系教授李憑表示,是次課程採用體驗式教學,學員將先後參觀海事博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路氹歷史館、鄭家大屋等,在教授或導師從旁解説的環境下學習歷史,以及在歷史中學會以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同時也讓班內高中生提前體驗大學生活。澳大法律系準大一學生黃潔説:「我原本是理科班的學生,沒有太多機會接觸歷史,但我對歷史很感興趣,這次的課程給予我一個很好的學習平台。」另一土木工程系準大一學生黃文旭認爲:「這個課程可助我以另一個角度看待以前的歷史事物,提前接觸大學的課程,能更好地適應以後的大學生活。」大三經濟學系學生朱銘琨則對課程感到期待:「我認爲中國人要對自己的歷史文化信手拈來,至少在與別人交談時能聊歷史,而不是什麽話都接不上,希望課程可以彌補自身的不足。」課程在6月9日至7月22日期間進行,學時共42小時,課程內容涵蓋遠古時期至19-20 世紀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脈絡,中國古代文明的概況與澳門在傳統中國的歷史地位;以閱讀、講座、電影、參觀博物院,討論等方式,介紹中國古代文化與社會結構的特徵和演進,以及中華文明的遺產。通過課程,學生將能夠對中國和澳門的文明有更深體會。出席開班儀式的嘉賓還有: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南國學術》總編輯田衛平、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顧問魏楚雄等。

 

澳門大學暑期先修課成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