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東南學校加入澳大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

澳門東南學校加入中國文化推廣基地

(左起)李德鳳、楊燦基與林翠倩於基地授 牌儀式上留影。

【文章轉自澳門日報】由澳門東南學校、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和學聯共同設立的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昨日揭牌,成為本澳第九所加入該基地的中學。三方負責人相信,持續在校園提供紮實的學習基礎和廣闊的活動空間,有助加深學生對中國歷史現況的認知,尤其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

基地授牌及合作協議簽訂儀式於昨日下午三時半在東南學校禮堂舉行,教青局代副局長黃嘉祺、中聯辦教青部副處長岑嘉儀,立法議員、澳門基金會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中華教育會會長陳虹,澳大人文學院副院長李德鳳,澳門基金會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兼出版專家小組成員、澳門東南教育促進會理事長陳雨潤,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副主任鄭寧人、學聯秘書長林翠倩、東南學校校長楊燦基、澳門東南教育促進會理事楊道炘,澳門基金會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兼傳播推廣專家小組成員陳春新、澳門學新社秘書長歐陽偉然等出席。楊燦基、李德鳳與林翠倩共同簽訂合作協議並主持揭牌儀式。

楊燦基致詞稱,青年學生是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力量,推動中國歷史文化在校園中傳播,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文化興趣,可將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和優秀傳播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對中國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相信三方合作設立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基地,意義深遠。

李德鳳直言,東南學校愛國愛澳的精神,與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推廣中國歷史文化的理念不謀而合,期望與東南學校精誠合作,攜手共進,樹立大學與中小學合作推廣中華文化的典範。

同場,出席嘉賓向該校多名中國歷史文化大使頒發襟章,學生代表匯報了本年度學習成果。

其他链接:

澳門日報:東南設中國文化推廣基地

內地澳門院校研討德育教材

內地澳門院校研討德育教材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与清華大學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共同主辦的“內地與澳門大中小學校德育教材建設”研討會,于2020年12月18日在本澳舉行。內地與澳門的與會學者及教師就本土德育教材使用現況,如教材的選擇、要求,教案的準備及教法的使用等多方討論及交流。

澳門與會代表指出,澳門回歸前多爲使用香港或台灣的教材,但回歸後特區政府致力課程、教材本地化。另有與會學者稱,可將現實與虛擬相結合,讓師生之間有更多的互動,幷可以與本澳非牟利團體合作,多辦不同的活動,從側面讓學生更深入融進學校所學到的知識。還可以把中國歷史文化做成圖本,翻譯成葡文版本,于葡語系國家作宣傳。

清華大學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吳潜濤教授表示,學校育人,德育爲先,澳門年輕老師應繼續在“知”與“行”之間作出結合教學;高等院校有責任加强良好的愛國愛澳品德教育,把大、中、小學的品德與公民課程銜接起來,形成螺旋上升的體系。他希望將來能加强與澳門教師在不同領域中交流,共同建設好學習教材,提升澳門青少年的奮鬥精神。

清華大學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吳潜濤、副主任吳俊,澳大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澳大學生資源處長張學森、高教局代副局長陳旭偉、澳門理工學院公共行政高等學校校長林發欽、澳門啓元出版社董事長胡達忠、濠江中學校長尤端陽以及澳門坊衆學校副校長陳家良等出席了本次會議。

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一行參觀中國歷史文化中心(2020 年12 月16 日)

與教育暨青年局合辦“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活動——中文及葡文教育學科領域”之培訓課程

教育暨青年局2020年11月至12月與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以及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合辦“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活動——中文及葡文教育學科領域” 之培訓課程。招收學員的對象為澳門在職中小學教師。

澳門大學教授以及澳門著名專家學者擔任課程導師。所開設課程包括澳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邵朝陽的“普通話語感培養的方法與技巧”,澳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榮休教授鄧景濱的“對聯的欣賞和創作”,中葡雙語培訓中心副主任Jose Fernando Lino Pascoal 教授的“Definicao e fixacao de padroes e de instrumentos nnormativos na educacao em linguas”, 中葡雙語培訓中心主任區少卿教授的“PLE:O cultural na expressao linguistica e a lingua na expressao cultural” ,共計4門課11小時,每節課約30位澳門在職中小學教師參與,總參與人次超过120人。教師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課程,他們了解更多中文以及葡文的教育技巧,對於今後的職業發展很有幫助。

邵朝陽教授 “普通話語感培養的方法與技巧”

鄧景濱教授 “對聯的欣賞和創作”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非常時代的非常研究系列學術展示

為了系統展示澳門大學人文研究者對疫情、災情、戰情下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文的研究成果,從不同的學術背景思考和言說中國時艱文化的悠久性、深刻性、系統性和普遍性,2020年12月,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邀請全校人文學科的資深教授就“中國文化的時艱關懷與憂患意識”主題發表自己的學術觀察和研究成果。

講座以線上Zoom的形式舉行。其中,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楊兆貴教授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時艱意識與憂患意識”,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龔陽教授的“時雖艱危,生生不息:澳門大學生對於中華傳統文化價值和意義的看法”,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鄧駿捷教授的“災難面前的文化擔當”,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陳新教授的“防疫抗疫,無問西東—調節免疫反應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王笛教授的“公共領域與當代中國的城市管理:疫情期間的歷史思考”等線上講座很受歡迎,同學們積極參與線上講座,反響熱烈。數百名學生參與線上講座,學生們表示,該系列講座使他們對疫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對於深入了解中國時艱文化有重要意義。

 

澳門海星中學65週年校慶園遊會得到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以及孔子學院的大力支持

澳門海星中學65週年校慶園遊會得到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以及孔子學院的大力支持

為慶祝65週年校慶,澳門海星中學於12月6日舉行「海星中學65週年校慶園遊會」。其中,「古裝拍照活動」得到了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以及孔子學院的大力支持。

活動期間,海星中學的學生紛紛穿上孔子學院借出的古裝,體驗古人的衣著品味,朗誦高雅的詩詞歌賦,突破時空的約束,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古典美。

該活動受到海星中學師生、家長的一致好評。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將繼續保持與澳門中小學的合作,努力加强向澳門青少年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澳門海星中學古裝學生合照
一位古裝女學生在邀請大家參與拍照活動
兩位古裝男學生在讀漢代辭賦

澳大辦第三屆中國文化澳門論壇

與教育暨青年局合辦 “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活動——社會與人文領域”之培訓課程

教育暨青年局2020年11月至12月與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以及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合辦“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活動——社會與人文領域”之培訓課程。招收學員的對象為澳門在職中小學教師。

澳門大學教授以及澳門著名專家學者擔任課程導師。所開設課程包括澳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譚美玲的“澳門的土生文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彭海鈴的“環看東西——大航海時代與澳門飲食文化”,中國語言文學系榮休教授鄧景濱的“蓮峰浩氣傳佳話”、“媽閣石刻詩:澳門近代史的縮影”,歷史系助理教授Mario Cams的“歷史和物質文化:以[事物]作為鏡頭進入過去”,歷史系助理教授Joshua Ehrlich的“全球化的歷史”等,共計7門課14小時,每節課約30位澳門在職中小學教師參與,總參與人次超过200人。這些課程不僅涵蓋了很多社會文化,還提高的教師們的歷史知識水平,受到教師們的廣泛歡迎。

譚美玲教授“澳門的土生文學”

彭海鈴教授 “環看東西—大航海時代與澳門飲食文化”

鄧景濱教授 “蓮峰浩氣傳佳話”

鄧景濱教授 “媽閣石刻詩:澳門近代史的縮影”